来源时间为:2023-06-02
编者按:改革开放以来,首都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科技创新、国际交往中心,一直活跃着浙江人的创业以及工作生活的身影。“八八战略”迎来20周年之际,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北京分社、潮新闻京津冀新闻中心、浙江省驻京办、在京浙江人杂志社联合中国网共同策划了《繁茂的藤蔓——在京浙江人探访纪实》系列报道,旨在通过记者视角,探访“闯京城”的浙江人有着怎样的独特经历,捕捉他们目前关切,关注他们未来命运,从百姓视角呈现北京和浙江之间更多的故事;通过群像塑造,通过他们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为“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提供实践和思考。
北京新发地位于丰台区南四环。这里不仅是全国交易规模最大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负责北京近八成的食材供应,也是亚洲最大的蔬菜水果交易市场。
潮新闻记者在采访中得知一个趣闻,就是新发地里有“大王”,他们从2015年开始评市场里各个品类的“大王”。
“就是我们的经营大户,多为单品经营大户,深耕一个单品或单个子行业领域。他们把全国各地的名优农副产品都带到北京市场来。”新发地市场宣传部部长童伟告诉潮新闻记者,“有两个浙江人,他们每次都上‘大王榜’。一个是干果大王徐铨卫,年交易额2亿多元;一个是柚子大王陈德青,年交易额1亿多元。很了不起!”
卖干果、卖柚子、卖农副产品,能卖成“大王”,背后有哪些故事?带着好奇追寻繁茂的藤蔓,潮新闻记者开始了在新发地对两位“大王”的寻访。
他们是市场发展的脊梁和旗帜
新发地占地面积1680亩,比北京故宫还要大。分成19个网格化交易区,主营蔬菜、水果和肉类。围绕“三农”概念,这里有18个“农门”系列的进出口,分别是大农门、强农门、喜农门、兴农门、益农门……
潮新闻记者每次去新发地采访,都要相互约好在哪个“农门”碰头。如果从地铁19号线新发地站出来,刚好是“新发地北”公交接驳,坐410公交车到“新发地村”,沿途都是新发地市场的地界;这段路,如果步行的话,有1.7公里,得走上20多分钟,一路上会经过惠农门、裕农门、富农门、三农门……
新发地“三农门”
在新发地找人,是要用上地图导航的。
这里2000个固定摊位,许许多多的流动摊点,有人脱颖而出。那些长年奋战在市场一线,用勤劳、智慧和坚韧创造传奇的市场经营户,尤其是各个经营品种的“大王”们,成为市场发展的脊梁和旗帜。
敢为人先,不断挑战自我
干果大王徐铨卫,浙江丽水景宁人。
敢为人先、不断挑战自我,是徐铨卫成为干果大王的致胜法宝。
“我来北京有20年了。”徐铨卫斟上一壶茶,开始回忆,“2002年的时候,我揣着5万元来北京,在昌平天通苑东小口那里开了第一家超市。”做事一向稳健的老徐在2001年的时候,就来北京考察了一圈,“当时很多老乡都在北京开超市,我觉得机会不错,就带着妻子一起过来了。”
“超市开了几年,从1家到3家到7家,手头也宽裕了不少。”老徐说,他这个人闲不住,想法很多,“当时在京津冀这一带有1000多家超市是我们浙江老乡经营的。我就开始琢磨批发的事情,想把这些店串起来。”那之后,他在北京中央市场开了一个批发点,主要给这千家超市配送干果。
徐铨卫新发地门店经营的干果
“做干果也是机缘巧合!正好有朋友是做新疆红枣、核桃生意的。”虽然已经过去很多年,谈起往事老徐言语间还是掩不住激动,“2004年,我人生第一次去新疆若羌,印象太深刻了!满天风沙,几百公里都是沙漠!”据老徐介绍,当时若羌有一个工厂在招商引资,他考察了一圈后,在2005年决定盘下一个红枣和核桃的种植基地。经过几年的筹备,基地在2008年正式投产。
“不过说起我在干果上赚的第一桶金,不是在新疆,而是在云南。”徐铨卫喝了一口茶,徐徐道来:“2004年时传递信息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那会儿,我了解到云南的核桃在产地的价格比北京低很多。我当时一点都不懂干果,但我胆子比较大,收了一车运回北京。”这一车货25吨。当时核桃在云南的收购价平均是5元每公斤,在北京能卖到每公斤12元以上。除去运输及其他费用,这车核桃让老徐净赚17万元。
徐铨卫从新疆采购的核桃
当然,创业之路并不一帆风顺。“现在电商或多或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其实我在2005年左右就开始接触这个行当了。”对于新鲜事物,徐铨卫永远保持好奇心和学习的心态。
“当时觉得这个东西挺好的,了解了一圈后2006年开始运作。我弄了一个团队在做,但其实我自己都不怎么明白。”老徐打趣说自己没文化,“我电脑都没玩明白,别说玩电商了。后来几年亏了好几百万,我就决定要退出,及时止损。”徐铨卫觉得做生意胆子要大,敢于走出舒适圈,保持敏感度,但还是要脚踏实地,不能好高骛远。
从那之后,徐铨卫开始专心经营干果生意。2015年,他被新发地评为“干果大王”。除了新发地门店的销售,他还给一些大商超、电商供货。
2020年,因为一场疫情,“新发地”市场一夜之间成了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也是这场疫情,让徐铨卫损失了不少。“不过也是因为疫情停滞这几年,让我有时间停下来去思考。”2021年,他开始发展社区团购业务,客户群体不断壮大,营销策略也更精准。
徐铨卫在新发地经营的店铺
凭借着多年诚信经营的良好口碑、过硬的商品质量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徐铨卫销售的干果品类达到400多个,年交易额突破2亿元。
记得今年年初,疫情刚刚稳定时,徐铨卫告诉我们一个消息:从今年春天开始,在确保干果领域产值的前提下,他准备在水果领域大干一番。
“去年我们走了1300多吨的苹果,今年的芒果和香蕉销路也很稳定。”而今,他告诉潮新闻记者,“水果产地主要来自新疆和部分东南亚国家。我的目标是,在新拓展的水果领域全年完成3亿-4亿元订单。”
厚道诚信,坚守立足之本
柚子大王陈德青,浙江台州玉环人。
“我这个人,别人都说我‘愣’,就是做一件事情,很专一。”采访时,陈德青这么自嘲。
深入了解后,潮新闻记者发现他所说的“愣”,是厚道,也是浙商立足之本——诚信。
说起陈德清和柚子的渊源,要追溯到1986年。“那年我初中毕业就出来做事了,学习修车。”他说,“也是在那年,我爷爷承包了村里的文旦种植。”陈德清回忆,他当时观察到家乡的文旦种是种出来了,但是销路很不好,“基本是当地自产自销,最远也只卖到温州,价格很便宜。”
转折发生在1992年。“这一年我送弟弟去江西九江上大学。回来途中,我一个人在杭州西湖边逛了一个下午。”这一逛,让他逛出了一个商机,直接影响到他此后的人生轨迹。
当时,他在西湖边碰到了两个杭州本地人,一个龙井茶厂职工,一个丝绸厂的。他俩听说陈德青是玉环人后,都表示玉环的文旦很出名,厂里每年都拿来作为福利分给员工,并且建议他可以尝试走走这条路。
就是这次偶遇,让陈德青开了窍,从此与柚子结缘。他说这是他的生意启蒙,因为在他家乡文旦最好吃的季节、最高的价格,也就只有0.7元-0.8元/斤,运到杭州以后直接就翻倍了。
“回来以后我就想,既然单位都有人要,我们何不就把它从市场这个方面打开呢?”和家人商量之后,21岁的陈德青着手开拓市场,带着家乡玉环的文旦走上市场之路。那一年,他卖掉10余万公斤文旦,除了杭州,还逐步销往上海、江苏等地。
1995年陈德青又做了一个选择。这一年,机缘巧合之下他接触到了福建平和的琯溪蜜柚,并且发现柚子的销路更大、更广阔,就逐步把生意扩展到全国的柚子品类。
后来,陈德青家里人来北京扩张柚子生意,他也于1997年来到北京,蹲点大钟寺批发市场,一下子卖掉了50多万公斤柚子。
2006年,随着大钟寺市场外迁,他进入新发地。陈德青表示,当时他们的生意已经扩展到了上海、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地。“人手少,有点管不过来。我觉得想要做精、做大、做强,得集中精力从一个市场开始,慢慢发展。”
新发地批发市场
正是在新发地,因为始终坚持质量至上又诚信经营,陈德青的柚子生意蒸蒸日上。销量最好的时候,他一年卖掉柚子3万多吨。
今年春节刚过,潮新闻记者曾经采访过陈德青。那时我们就发现,在新发地卖柚子真的是个苦活。因为是露天交易,夏天暴晒、冬天吹风,这种苦不是一般人能够忍受。那次我们采访时,北京气温尚在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