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水果网 > 核果类 > 正文

《梅子青时》一位九十岁外婆的致青春

发布日期:2015/10/2 13:50:14 浏览:852


欢迎您,

正文
梅子青时》一位九十岁外婆的致青春(组图)2015-10-0213:10:56来源:(北京)分享到:青年时期的陶爱凤、刘梅香、吴红梅《梅子青时》刘梅香口述张哲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大时代中的青春史
生活即教育,生存须奋斗。与梅香同学共勉之。
——邱乾达,1944.5.22
和著名的西南联大一样,在炮火的威胁下,陶行知先生参与创办的浙江省立湘湖师范学校在战争中也称得上折磨连连。抗战八年,正面战场节节溃败,湘师不得不搬迁达七次之多,从萧山一路向南,最远甚至到了福建省境内。偌大的学校,举校师生不断南移,考验的不仅是脚力,更是毅力。
搬到福建松溪中峰寺的时候,学生们只有放寒暑假时才能回去,没有交通工具,只能靠双脚。刘梅香单程就要走五天,回到家里,已是满脚水泡,不得不把脚搁起来养上好些天。可是等刚刚养好没多久,又得返回学校了。好在路上男女同学一大群人结伴走,嘻嘻哈哈,倒也不觉得路程多么漫长。
然而最可怕的,不是地上的流徙,而是天上的流弹。让刘梅香和后来成为她丈夫、张哲外公的王保森记忆最深刻的,是1942年5月22日那天的场景。这天,刘梅香正在菜园种菜(湘师校长金海观奉行陶行知先生的知行合一,开辟了一片菜地,让学生课余种些蔬果自足),忽然看到头上有三架飞机直冲下来。她吓坏了,可是菜园太小,没地方逃,只能趴在地上听天由命,心里默念“不要炸我这里,不要炸我这里……”仿佛祈求真的起了作用,飞机从她头顶掠过,但她却眼睁睁看着三枚炸弹投向了广因寺,也就是校舍所在地。同学们四处奔逃,有六名学生和一位校友躲避不及,在这次轰炸中死去,惨不忍睹。日军如此精准地轰炸湘师并非偶然为之,这所学校虽然建在乡间,但在一众前辈教师的带领下,校风相当进步。1939年7月7日,湘师师生就曾公开举办过大规模的抗日纪念活动。
这是刘梅香、王保森和同学们最近距离接触战争的一刻,生死命悬一线。战争无比残酷,但在那个特定的年代,它也无可选择、无法摆脱地成为一种日常生活——随战争而来的,是颠沛流离、缺衣少食、疾病缠身。没有课本,勉强在用竹浆做成的坑坑洼洼的绿纸上印刷;最苦的时候,吃饭连菜叶子也没有,水里撒把盐,就算是汤了,大家舀来泡饭吃。有一次,一个女同学做值日来晚了,看见盐汤,还以为是大家吃完后的剩汤,直接端去倒掉。
然而,令人唏嘘的是,给外孙张哲回忆起这些事情来,刘梅香并未流露出太多忆苦的意味,反而作为苦中作乐的趣事来讲。就在迁徙和迁徙之间,轰炸和轰炸之间,湘师师生们依然尽最大可能、以最乐观的态度,吃饭、喝汤、念书、生活、做人。大家好像都习惯了这种“流动的学堂”,对他们来说,无论搬到哪里,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只要有地方暂时放下一张平静的书桌,能让他们得以平平安安上完一节课,就没有人有怨言。他们仿佛都知道,知识是长远的武器,尽管目前还不能用来防身。“生活即教育,生存须奋斗”——就像他们所写的这样意气风发。
乱世中的理想国
空口号是无济于事的——像画饼不足以充饥一样。人类应该平等的——可是,现在呢?这就得用力去打碎魔鬼的头颅。梅香同学勉之。
——周天青,1944.6.30
“既然家里条件比学校好很多,为什么一定要读书呢?”张哲听外婆讲喝盐汤的故事时,满是疑问。外婆刘梅香想了想说:“一定要我讲,我也讲不清楚。没有接触过就算了,接触过就晓得,人与人之间真正是蛮平等的,不会有人因为你穷就看不起你。”
刘梅香是地道的农家女孩,目睹过家族里重男轻女的惨剧,自己的父亲也不太支持女孩上学。湘湖师范迁到松阳,教当地人识字,让她感受到了那种前所未有的平等、和谐、自由氛围。特别是这里读书免费,让聪颖的她获得了难得的读书机会。同学们大多是贫家子弟,互相之间格外友爱和睦,论阶级,不论性别,情谊衬在炮火连天的背景上,给刘梅香的校园生活赋予了难以复制的亮色和暖意。
尽管求存于乱世,湘湖师范看上去却像是一方小小的理想国。校长金海观是个新派人物,在校园里推行新式民主教育,组织文艺社团,鼓励学生劳作,教授乡民识字。他常常说“在学校里就要普及民主,让学生从小习惯过民主生活”。令人格外想不到的是,这“民主”里甚至还包括自由恋爱!学校不仅不来干涉,还会给予鼓励。班里召开“恋爱班会”、办《恋爱特刊》,让男女同学一道来讨论恋爱中怎样相处、男性怎样平等对待女性等问题。很多同学才十四五岁,就公开有了男女朋友,会大声喊“我爱你”来表达爱意。刘梅香当时也和一个叫潘仙华的男生互有好感、暗生情愫,可惜阴差阳错、有缘无分。后来,她参加工作后认识了张哲的外公王保森,他也是湘湖师范校友,只不过比她高三级。
湘湖师范的老师们也都大名鼎鼎。俞子夷先生是著名教育家,曾跟从蔡元培参与光复会,给学生们讲理化课程,常常是从衣兜里掏出实验器材;骆允治先生是刘梅香的导师,虽是国民党却思想开化,后来一度和朱生豪的遗孀宋清如在一起;特别是校长金海观,多识鸟兽草木之名,是个十足的通识学者。先生们春风化雨,学生们潜移默化,相互间其乐融融,在知识和品格上都受到砥砺。难得的是,内战期间,金校长同情爱国师生,校园里活跃着不少中共地下党,号召刘梅香“用力去打碎魔鬼的头颅”的周天青就是其中一个。
尽管隔了几十年,但张哲觉得,湘湖师范推行的很多理念在今日仍然不过时,甚至超前。“从我认识‘外婆’这个人开始,她就已经是个老太太了。她总是对自己教师这个身份非常看重,几十年前教过的学生,她至今都能准确说出对方当时的家庭住址。”一个出生在1920年农村的女孩子,在时代的安排和自己的努力下,接受了当时最为进步的师范教育,让朴素的民主和平等理念扎根于心底,在之后的几十年教师生涯里一以贯之,将这种理念继续播撒出去。即便在“文革”中,做了老师的刘梅香也敢于和不上课“闹革命”的学生叫板:“知识是自己的!”这句话背后有十足的底气,乃是湘湖师范所滋养出来的。
相别后的“白头闺蜜会”
我们在动荡中“相聚”又“相别”,等待太平时的欢聚。
——佚名,1944.6.27
1945年,外婆刘梅香毕业了,校友散到全省乃至全国各处。然而太平之日,却没能等来欢聚之时。等一切安定下来,青丝成雪,青春少年都垂垂老矣。
刘梅香的校友录名单上,用各种颜色的铅笔、圆珠笔、钢笔画满了方框,名字若被框住,就说明它们的主人已不在人世。眼见框中的人越来越多,终于有一天,外公王保森的名字边缘也画上了框。框画得歪歪扭扭,出自外婆之手,那时她已拿不稳笔。
很难想象目睹包括丈夫在内的那些曾同甘共苦、并肩战斗过的人一个个去世是怎样的心情。但在张哲面前,外婆好像显得很平静,每问起一个人,她都说“死了”,而不是“去世了”或“没有了”之类。张哲觉得,或许对外婆这个年纪的老人来说,周遭人的生生死死恐怕早就看习惯了,所以才会那么淡然地说出这个词。“外婆自己对生老病死也看得很开,她的心态非常豁达。”
还好,九十多岁高龄的外婆还有两个至亲好友都健在,分别是人见人爱的美女陶爱凤和名列前茅的“学霸”楼庭芬。三个人从在湘师起就形影不离,好了一辈子。张哲和家人突发奇想,帮三位老人促成了这次“白头闺蜜聚会”。楼庭芬的耳朵已经有点不灵光,陶爱凤则卧病在医院,过程十分周折,好在结局圆满。
故事在闺蜜会中落幕,回忆的那条线和现在的这条线终于到了一个美满的交点上,张哲开始写书,而外婆在摔了一跤后,现在身体恢复得也不错。有天,外婆突然对张哲说,“现在能恢复成这样多亏了你!亏得你在我刚出院那些天每天跑过来跟我聊这些以前的事情,每次你走了之后我仍然在回忆,希望想起新的事情,等你下次来时好告诉你,不知不觉中对我恢复思维有很大帮助”。在保姆的搀扶下,她现在已经可以出门散步了。

读《梅子青时》,很容易让人想到饶平如的《平如美棠》、姜淑梅的《穷时候,乱时候》,还有齐邦媛的《巨流河》等等。同样是以个体经验反映大历史,但《梅子青时》并没有太多那种切骨的时代痛感与悲凉,反而会缘着青春校园生活的柔软,让人一再在外婆一代人的青春和我们这一代的青春之间寻找亲切的共鸣,这也多半是张哲精巧的“双线结构”带来的脉脉温情。作为一个努力介入过去历史的80后,张哲觉得,自然不能简单评判“大时代”的青春会比现在的青春更丰富,好在,“大家出生于不同年代,有幸在这个世上产生过交集,各有各的滋味”。本文来源:北京晚报分享到:
已推荐推荐成功分享到:
关键词阅读:2015/09/302015/09/292015/09/292015/09/242015/09/14延伸阅读人参与

人跟贴_人参与网友跟贴人跟贴_人参与__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账号密码自动登录__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我站立场。


最新核果类
  • 以“杏”为媒建设和美乡村04-16

    4月13日,2024年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第八届杏花节在红山口村小广场举行,本届杏花节以“花开中国梦‘杏’会红山口”为主题,活动将一直持续至16日。当日上午,活动开……

  • 价格走势去哪找?槟榔东里的所有情报,都在这!04-10

    来源时间为:2024-04-04价格走势去哪找?槟榔东里的所有情报,都在这!房天下2024-04-0415:20[摘要]3月槟榔东里共成交1套居室房源,成交价2……

  • 丰收“新”盛景04-10

    来源时间为:2023-08-06央广网阿图什8月6日消息(见习记者姜茸通讯员杨林)当下,正值西梅采摘旺季,在新疆阿图什市阿扎克镇铁提尔村种植基地,一簇簇颗粒饱满……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