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水果网 > 浆果类 > 正文

“榜一大哥”汪伦到底为李白充了多少值?

发布日期:2023/7/11 15:44:11 浏览:141

来源时间为:2023-07-11

本文约6500字

阅读需要18分钟

李白和汪伦的故事,在中国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都得益于《赠汪伦》一诗: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此番与汪伦相见并作诗,当在天宝十四载(755),当时的李白多年来游历各地却报国无门,壮志未酬意难平,在怅惘之下甚至有了隐居起来不问世事的打算。此时,“粉丝”汪伦的热情相邀与踏歌相送让李白心中无比温暖,于是产生了千古绝唱,而这首作品也让原本籍籍无名的汪伦成为名扬后世的至情至性之人。

《李白行吟图》(局部),作者/(南宋)梁楷,现藏东京国立博物馆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汪伦究竟是何许人也?他又是如何成功“追星”李白的?

汪伦的身份

关于汪伦的身份,历来有三种观点。

其一,村人说。此说始见于宋杨齐贤《李太白文集》:“白游泾县桃花潭,村人汪伦酿美酒以待白。伦之裔孙至今宝其诗。”这种观点影响了后代许多注家,如明朱谏《李诗选注》、清王琦《李太白诗集注》皆引此说;但也有人对此提出质疑,如明唐汝询《唐诗解》:“伦,一村人耳,何亲于白?”

其二,豪士说。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六称:“唐时汪伦者,泾川豪士也,闻李白将至,修书迎之,诡云:‘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欣然至。乃告云:‘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李大笑,款留数日,赠名马八匹,官锦十端,而亲送之。李感其意,作《桃花潭绝句》一首。今潭已壅塞。”袁枚不但指明汪伦是泾川县的“土豪”,而且还讲述了他用“桃花潭”和“万家酒店”骗李白与自己相见的故事,堪称诈骗式追星第一人。

其三,县令说。袁枚“豪士说”虽生动有趣,但千百年来未见于他处。李白与汪伦相见后,在他的别业居住了一段时间,临行前,汪伦“赠名马八匹,官锦十端”。据《唐会要》记载,天宝末年,“近缘军机,调发伤重,家道悉破,或至逃亡,剔屋卖田,人不为售,内顾失计,四壁皆空”。若汪伦为山野村夫,连年争战恐怕早已囊中羞涩,如何能在别业款待李白数日并送之贵礼?李白又怎能欣然接受此等礼遇?且李白曾有《宿五松山下荀媪家》一诗:“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当时农家贫苦,一盘“雕胡饭”尚令李白再三辞谢觉受之有愧,若汪伦为一村人,李白岂会一直住在人家家中叨扰良久?汪伦可以给李白写信,还有足够的能力盛待他,足见其绝非普通村野百姓,而是泾川的富有显贵之士。此外,袁枚称“今潭已壅塞”,但桃花潭至今犹在,足见其说不足信,当为道听途说之语。

1982年新发现的泾县《汪氏宗谱》中的“汪伦”一条云:“汪伦,又名凤林,仁素公之次子也。为唐时名士,与李青莲、王辋川诸公相友善,数以诗文往来赠答。青莲居士,尤为莫逆交。开元天宝间,公为泾县令,表莲往候之,款洽不忍别。公解组后,居泾邑之桃花潭。生子文焕,传十余世,有迁常州麻镇者。其兄凤思,曾为歙县令。”

有学者在研究其身世后认为,汪伦为唐代歙州都督、越国公汪华五世孙,以此证实汪伦出身望族的事实。若汪伦任泾县县令,按照唐代官制的地区回避制度,汪伦不可以在家乡及邻县任职,所以汪伦不可能是泾县人,即不可能是桃花潭附近人。后来,又有学者提出“汪伦籍贯新说”,认为汪伦是安徽黟县人,正好解开了汪伦籍贯中的谜团——汪伦当时在泾县,只是由于正在县令任上而已,这就解释了汪伦为何有能力去“追星”。

唐代宣州及其附近图。来源/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汪伦真是“诈骗式”追星?

李白与汪伦天各一方,究竟是如何结识并成为好友的呢?长期以来,受到袁枚《随园诗话》的影响,人们都认为汪伦是用欺骗的方式将李白骗来泾川的,该故事读来确实传神有趣、脍炙人口,但随着汪伦真实身份的曝光,此事也显得不那么可信起来。出身不凡且与诸多名人有所往来的汪伦,在面对自己的偶像李白时,真的会用欺骗的方式来“追星”吗?

其实,天宝十四载(755),李白在被汪伦邀请前便已来过泾川。天宝十二载(753),李白“由梁国南下,秋至宣城”。十三载(754)“复往来宣城诸处”,十四载于泾川作《与谢良辅游泾川陵岩寺》《泾川送族弟錞》《泾溪东亭寄郑少府锷》《下泾县陵阳溪至涩滩》。

桃花潭位于青弋江(即泾水)上游的安徽东南部宣州泾县桃花潭镇境内,《明一统志》谓:“桃花潭在泾县西南一百里,深不可测。”在宣州乃至安徽也堪称名胜。该地区水陆交通便利,流动人口众多,众口纷纭之下,云游至此的李白岂会不知?而以李白爱交游、爱饮酒的习性,在宣州附近也有诸多的朋友,与之交往中必然会互相谈及他们熟悉的家乡名胜。所以,即使李白未到过桃花潭,也会对桃花潭有没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心中有数,怎么可能被汪伦所骗?可见,《随园诗话》中的故事很可能是杜撰,李白之所以会欣然前往,主要是因为汪伦诚挚相邀的真情厚意。

查济为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桃花潭镇辖村。摄影/李中华摄影,来源/图虫创意

那么,李白究竟怎样与汪伦结识的?这要从李白另外两首与汪伦相关的诗中寻找答案。除《赠汪伦》外,李白还有《过汪氏别业二首》留世:

(其一)

游山谁可游?子明与浮丘。

叠岭碍河汉,连峰横斗牛。

汪生面北阜,池馆清且幽。

我来感意气,搥炰列珍馐。

扫石待归月,开池涨寒流。

酒酣益爽气,为乐不知秋。

(其二)

畴昔未识君,知君好贤才。

随山起馆字,凿石营池台。

星火五月中,景风从南来。

数枝石榴发,一丈荷花开。

恨不当此时,相过醉金罍。

我行值木落,月苦清猿哀。

永夜达五更,吴歈送琼杯。

酒酣欲起舞,四座歌相催。

日出远海明,轩车且徘徊。

更游龙潭去,枕石拂莓苔。

从《过汪氏别业二首》来看,其中有“我行值木落,月苦清猿哀。永夜达五更,吴歈送琼杯。酒酣欲起舞,四座歌相催。日出远海明,轩车且徘徊。更游龙潭去,枕石拂莓苔”之句,可以认定这与《赠汪伦》一样,也是情深意重、依依不舍的赠别诗。以常理判断,李白在同一次交游的临别时不会写两首主题相同的赠别诗。且如果《过汪氏别业二首》与《赠汪伦》是同一次交游时所写,就应该合并为《过汪氏别业三首》更合理,何必要拆分为二呢?所以《赠汪伦》不可能与《过汪氏别业二首》是同一次交游时所作。而在《赠汪伦》中,李白为汪伦的踏歌所感动,称其情深过于桃花潭,但《过汪氏别业二首》甚至连感激之意都没有表达,因此,《赠汪伦》很可能早于《过汪氏别业二首》。

其实,《赠汪伦》中“忽”字证明其问世更早。《赠汪伦》中写明踏歌声是在李白准备开船离开桃花潭时“忽然”听到的。所谓“忽”,就是意想不到、没有心理准备。在《过汪氏别业二首》中,“星火五月中,景风从南来。数枝石榴发,一丈荷花开。恨不当此时,相过醉金缶。我行值木落”中可以肯定,李白自来汪氏别业至离开起码有月余,在长时间与汪伦的交游中充分了解到汪伦“好贤才”的为人,“随山起馆宇,凿石当池台”“池馆清且幽”的财势,“扫石待归月,开池涨寒流”“永夜达五更,吴歈送琼杯”的情深意重。只有李白在从未与汪伦交往过的情况下,才没有预料到汪伦会率领一群人的踏歌相送,以致产生意想不到的惊喜。

据《李太白全集·年鉴》写道:“天宝十一载(752),公之行踪,由梁园而曹南,由曹南旋反,遂往宣城,然后游历江南各处”,其时有诗名为《自梁园至敬亭山见会公谈陵阳山水兼期同游》。自从被赐金退隐之后,李白心情异常苦闷,故寄情于游山玩水、寻仙访道,以此抒发胸中的晦闷之气。在游完开封名胜梁园后,李白又南下至宣城,登敬亭山探望名僧会公。而泾县陵阳山有天柱石、陵阳溪和汉窦子明炼丹、钓白龙、乘鹤仙飞的陵阳祠,同样引起了“诗仙”李白的兴趣。于是,李白沿着青弋江直奔陵阳山,高溪、涩滩、桃花潭、陵阳溪恰在青弋江途中,而且是依次而来。其中,桃花潭与陵阳溪相隔30里,《安徽行知书》称:“潭西岸怪石拔地而起,形似龙盘虎踞,岸边有隋朝扶风会馆、唐代义门楼等。”定然吸引了李白的注意。李白有可能就在这次借道兼游桃花潭时,被自己的狂热“粉丝”汪伦率领一群歌舞手别开生面且隆重非常的踏歌仪式所感动,于是下船表示谢意,也是在这次借道桃花潭去陵阳溪时与汪伦萍水相逢的情况下,写成了《赠汪伦》。李白盛情难却,接受了汪伦的邀请,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才会有第二次重游桃花潭,并写下了《过汪氏别业二首》。

泾县桃花潭景色。摄影/六安钓迷,来源/图虫创意

汪伦为李白“打榜”

面对自己的偶像,汪伦尽己所能盛情款待。

李白生性好酒爱奢靡,在《过汪氏别业二首》其一里,开头“游山谁可游?子明与浮丘”一句,李白先将汪伦与仙人子明、浮丘作比,赞其志趣之雅;“叠岭碍河汉,连峰横斗牛。汪生面北阜,池馆清且幽”又写明汪伦别业地势之妙,布局雅致;“我来感意气,搥炰列珍馐。扫石待归月,开池涨寒流。酒酣益爽气,为乐不知秋”,写出了肴宴之美,汪伦情谊之盛。其二描写了一番离宴之景,欢歌饮酒,通宵达旦,高朋满座,酒后邀舞,乐而忘我,主客相得,流连忘返。汪伦家有别业,诗中明确以“馆”称之,又见酒宴之盛,宾客之众,肴馔之精,可见汪伦家资确实不俗。

由于史未明载,我们已无法得知汪伦的宴会上到底有什么美酒美食,但可以根据唐人的生活大致揣测一二。在酒席上,肉类自然是不可缺少的。普通家庭由于经济条件有限,平时只能以腌肉一饱口福,而以汪伦之豪富,搞到鲜肉并非难事。唐人最常吃的肉类是羊肉,做法有炙羊肉、蒸羊头、羊肉面条等,若用来宴客,有一名馔为“过厅羊”。此菜为当堂宰杀活羊,由客人们选择喜好的部位并用刀子割下来,一旁服侍的下人奉上颜色不同的彩锦,把自选羊肉包扎好,送去蒸熟。蒸好后,取回自己所选的把羊肉,用主人提供的竹刀切片,再撒上胡椒,浇上酱,即可食用。若不喜欢羊肉的腥膻味,牛肉也是另一种选择。虽然唐代明文禁止食用牛肉,但仍无法禁绝民间食牛之风。唐代南方有一牛肉名菜“牛头褒”。此外,唐朝人也吃猪肉、驴肉、狗肉、鸡肉、鸭肉、鹅肉等,另外还时不时吃些野兽肉,像兔肉、野猪肉、熊肉,甚至蛇肉、果子狸肉都曾进入唐人的食谱。

除走兽之肉外,泾县周围水网密布,因此水产自然必不可少。今天流行的“日式刺身”在唐代是餐桌常见之物,“唐式刺身”一般使用鲤鱼、鲂鱼、鲫鱼、鲈鱼、鳜鱼……凡是刚出水的鲜鱼,都能切鲙生吃。其外观大多呈丝状,也有小片状,片状的都是半透明白色,轻薄细嫩,碟边还堆着嫩绿色的葱碎,另有芥末、豆豉、蒜泥、橙丝等调料。若李白吃多了冷食,那么还有另一大流行鱼肴——鱼羹可供享用。总之,现代常吃的水产品,鱼、虾、蟹、贝类、乌贼、水母、蛙鳖等等都已走上唐人的餐桌。

俗话说,无酒不成席。“李白斗酒诗百篇”,美酒已经成为李白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粉丝的汪伦自然不会忘记。唐代最常见的酒为白酒,与现代白酒不同,唐代白酒呈浅绿色,不但浑浊不清,上面还浮着一层细白的像漂浮物,即所谓的“绿蚁新醅酒”。这种酒有一个大众化的名字,叫“浊酒”。如果把“浊酒”过滤以后又经加工的粮食酒,便可称之为“清酒”。除此之外,唐人还比较喜欢“烧酒”,其做法是用微火慢烧,把生酒加热到六七十摄氏度就可以了,既能杀菌,也不至于沸腾变味。蒸馏技术出现之前,唐宋时代的酒精度最高也不会超过二十度。跟酒曲发生化合反应的酿酒粮食,大部分是被糖化了,所以唐代的酒主要是甜,而不是辣,所以李白等“饮中八仙”才能开怀畅饮而无酩酊大醉之忧。

[1] [2]  下一页

最新浆果类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