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水果网 > 浆果类 > 正文

在大山深处的古村,看一出古老的目连戏

发布日期:2017/6/13 9:07:37 浏览:374

在大山深处的古村,看一出古老的目连戏石台池州目连救母徽州目连戏

订阅

新浪旅游名博,搜狐金牌自媒体人,微博旅行玩家,自由撰稿人,旅游体验师,酒店体验师,《中国摄影师》杂志记者,乐途签约作家。

到朋友圈,看看你的微信影响力有多大?此页至复制成功,去粘贴吧演出表演“戏曲种类的活化石”的目连戏

石台之行,那天下午在风景如画的古村白石岭,除了邂逅那场别开生面的“洋婚”,主人还特地为大家安排了一出有着“戏曲种类的活化石”的目连戏。

目连戏源自佛经“目连救母”的故事,最早见于东汉初由印度传入我国的《佛说盂兰盆经》,故事说的是目连的母亲青提夫人,家中甚富,然而吝啬贪婪,儿子却极有道心且孝顺。其母趁儿子外出时,天天宰杀牲畜,大肆烹嚼,无念子心,更从不修善。其母死后被打入阴曹地府,受尽苦刑的惩处。

目连为了救母亲而出家修行,得了神通,到地狱中见到了正在受苦的母亲后,目连心中不忍,但以他母亲生前的罪孽,终不能走出饿鬼道,给她吃的东西没到她口中,便化成火炭。目连无计可施,十分悲哀,又祈求于佛,佛陀教目连于七月十五日建盂兰盆会,借十方僧众之力让母吃饱。目连乃依佛嘱,于是有了七月十五设盂兰供养十方僧众以超度亡人的典故,目连母亲得以吃饱转入人世,生变为狗,目连又诵了七天七夜的经,使他母亲脱离狗身,进入天堂。

目连戏是一个古老的剧目,而我们那天在白石岭古村欣赏的是目连戏中的一种:徽州目连戏。

徽州目连戏是徽州地区最古老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据说明代祁门清溪人郑之珍,为借戏曲宣扬佛理,劝人为善,歌颂孝道,以正社会之风气,在这些杂剧、变文、传说的基础上,于1579年撰写《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3卷100出。它描写了傅相一家人的命运,傅相行善而升入天堂,其妻刘氏不敬神明,被打入地狱,其子傅罗卜孝母情真,地狱寻母,历尽艰险,终于感动神明,救母脱离地狱......

徽州的目连戏,一般是以宗族姓氏为单位,由一个家族的人成立的一个戏班来演出,目连戏演出的时间比较长,最少是一天一夜,还有七天七夜,最长的“目连救母”戏240出全部演完要演十天十夜。目连戏有“两头红”的说法,即从前一天的夕阳落一直唱到第二天早上太阳出来,两头都见红红的太阳。而且,目连戏舞台不固定,除了在舞台上表演外,在间田野、田间地头都可以演出。目连戏在过去很大意义上都有祭祀的内容,融合了唱念做打,还有戏曲、杂耍、杂技等方面的内容。

徽州目连戏的剧本来源于徽州地区的农村,又融入了徽州地区汉族风情,因此有着浓郁的地方文化色彩。目连戏内容通俗易懂,其中还有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汉族民间杂耍、出神入怪等表演形式,因而流传很快。徽州目连戏的基本唱腔是明中叶流行于徽州一带的“徽池雅调”,即徽州腔、青阳腔,以鼓击节,锣钹伴奏,不用管弦,上寿时则用唢呐,目连戏走索、跳圈、窜火、窜剑、蹬桌、滚打等表演武戏的特殊招式,为后来徽班的武戏表演奠定了基础。

作为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流传下来的徽州目连戏戏剧文本及木刻版为研究中国汉族戏曲史提供了的重要史料,而在艺术形式上,徽州目连戏具有完整的形态,堪称戏曲史上的活化石,是一份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2006年5月20日,徽州目连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当然,我们那天的时间有限,好客的主人就为我们表演了一小段目连戏的片段,先是一个母亲带着铁链演唱了十月怀胎的唱词,后来表演了母亲被打入地狱,目连赶来地狱救母的一段场景。

最后再看看白石岭古村吧,是一个极具皖南特色的“岭上古村”,村口是一棵千年的参天古树,树下流水潺潺,奇潭遍布,远处则是连绵起伏的青。和皖南的许多古村一样,村子里也是小桥流水,那斑驳的马头墙,幽静的古宅院,古老的青石板,鳞次栉比的古民居,生命力旺盛的古树,闲散安逸的村民......那天除了目连戏,村里正表演着一场“迎亲”的游戏,俺也从村民们手里接过了一面锣来敲,可惜始终跟不上节奏,哈哈:)

贴士我采集了关于白石岭的旅游灵感,这里适合与所有人共同体验。

全年来玩最佳。

《在大山深处的古村,看一出古老的目连戏》相关参考资料:
大山深处的女人、大山深处老师、大山深处、大山深处的女人电影、大山深处的父子情、一目连、目连国际贸易、阴阳师一目连、莆仙戏目连

最新浆果类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