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水果网 > 仁果类 > 正文

广元昭化区白果乡“欠帐大户”的产业梦

发布日期:2015/10/13 9:28:00 浏览:764

每当张明滨一回到家,妻子王秀总会来一句:“欠账大户又回来了?”面对妻子的调侃,想起身上还有100多万元的欠账,张明滨一点也不着急,因为他知道,一旦等到他的窝塘坪家庭农场产业发展起来,那才是他圆梦的开始。
1982年,张明滨出生在昭化区白果乡会果村一组,伴随他成长的就只有那带着青草味道的泥巴,记忆里留下的却是满满的乡愁。
白手起家,打拼出自己的一番事业
2000年,正在读中专的张明滨要毕业实习,他回到当时的元坝区,在亲戚家开办的一个广告公司里学习与他毫不相干的专业——广告设计。毕业后,张明滨没有选择外出打工,还是回到了广告公司,一学就是4年。由于当时的电脑普及率不高,张明滨也从未接触过,所以他比任何人都刻苦,设计、制作、安装什么都学,什么都做,也正是他的刻苦,从一个广告“门外汉”成了“样样通”。
“自己还年轻,不能一辈子给别人打工。”当时才24岁的他就有了一番志向。在家人资助下,张明滨拿着他的第一笔创业资金3万元开起了自己的广告店——雅典广告。
“广告店开起了之后,生意不是很好,也没什么名气,赚来的钱也只够店子的正常运转,多余的也没有。”回想创业之初的酸甜苦辣,张明滨苦笑着说。广巴高速的修建给他的生意带来了转机,为人诚恳、老实的他拿下了三个标段的广告牌制作,让他赚到了他的第一桶金,3年下来,他手中的现金就有20万,当时元坝区的一套120平米以上的房子才8万元。
返乡创业,从精明人变成“神经病”
拿到这20万,是买房呢还是存在银行安安稳稳做广告?张明滨辗转反侧,那个自己成长的会果村,至今还是那样落后,地广人稀,荒山多于良田,父亲仍然天天赶着羊,穿山走林。“对了,会果村适合养殖山羊,而且父亲还有养殖经验,何不把山羊产业做大呢?”张明滨忽然知道了自己该干什么。
得知他要回乡养羊,乡亲们议论纷纷,都说他脑壳有问题、神经病,面对乡亲的冷言冷语,张明滨一笑而过,他自己心里有一本账。
2007年,张明滨毅然回到会果村,按照50元每亩的价格,承包了150多亩的荒山,改土之后,还栽上了8000株核桃树,修建了管理房,钱也花完了。
广告收入是他作为产业投入唯一的资金来源,所以张明滨的产业也一直是断断续续,有了钱就投入。2008年,他购买了60只种羊;2010年又承包了380亩荒山;2012年底又投入20万改造羊圈,购买了22只品种羊。
2014年,看到自己的产业有了起色,“粪——草——羊”生态循环的画面也不断刺激着他的脑神经,他毅然贷款52万元,又向亲戚朋友借了50万元,开始了他的大手笔投入,修建了2610平米的圈舍、660平米的精料加工车间、520平米的青储池、220平米的储粪棚,整个占地30余亩,可存栏1000只羊。
从此,张明滨就成了妻子口中的“欠账大户”。
不忘乡邻,成为山羊养殖带头人
张明滨认为,产业发展要靠规模。2009年,他创办了集肉羊采购、饲养、销售于一体的昭化区老山林养羊专业合作社,从最初的10多户发展到现在的103户,让卫子、王家、白果、石井铺等六个乡镇的养殖户实现了抱团发展,带动农户养羊和就业240余人,合作社现存栏6800余只,年出栏5000余只,年产值近500万。
2012年,张明滨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戴上党徽的那一刻,他就暗下决心要同党组织一道让乡邻过上好日子。
看着家乡由于路不通,村民出行条件差,物资运输难,发展起来困难重重。张明滨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出资6万元修建了连接会果村一组至六组的社道公路。会果村八组村民朱明金说:“这条道路贯穿六、七、八、九4个社,走亲访友我们至少能少走2公里路”。
今年7月份,会果村遭遇了冰雹,大量的早玉米受损,群众损失惨重。虽然张明滨农场里种植的玉米、甜高粱已经足够目前存栏山羊养殖,但他还是对受损的玉米进行收购,减少群众损失。
“目前,家庭农场里存栏山羊600只,明年8月份我还将采用代养模式,发展有意愿养羊的困难户,争取让他们生活的更好一点。”张明滨说。
在他的启发下,在外务工的乡亲们纷纷返回家乡,加入到养羊的行列中来。看到张明滨发展的这样好,在广元从事彩钢棚生意的堂哥张明光也按捺不住,回乡承包林地30多亩发展跑山鸡。
“以后,我还要将家庭农场打造成一个休闲旅游地,养鸡、养鱼、看嘉陵江美景,让城里人周末也来我们这耍……”谈起未来的打算,张明滨滔滔不绝。
债务对这个有着无限冲劲儿的80后小伙来说并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动力,相信他会在圆梦的旅途上越走越好。
最新仁果类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