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水果网 > 仁果类 > 正文

大兴:“枇杷之乡”果飘香

发布日期:2024/3/25 11:38:57 浏览:6

来源时间为:2023-4-16

原标题:大兴:“枇杷之乡”果飘香

春风拂,百花开;大地绿,枇杷黄。春节过后,气温节节攀升,永善县大兴镇江边一带老街、滨江社区的枇杷早熟品种悄然上市,永善县齐利专业合作社的邹春束在元宵节当天通过线上线下销售枇杷500多公斤,市场价每公斤8元至12元。

近年来,大兴镇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推动枇杷产业提质增效,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连片打造,党员带头提质增效

大兴镇处于北纬27°、东经103°,三分之一以上的区域属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大兴镇年平均气温15℃,日照时数超过2850个小时,为枇杷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当地群众种植枇杷已有100余年的历史。不仅如此,大兴镇与四川省金阳县隔江相望,距离G4216线宜攀高速公路德溪枢纽仅需20分钟的车程,交通便捷。

“提质增效改造传统管理模式,是破解群众增收难题的关键。”近年来,大兴镇按照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发展思路,坚持党建引领,对枇杷产业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增加果农收入。

2005年,大兴镇老街社区的王禹德、刘汉敏和龚志英3人在回龙二组流转土地种下“大五星”枇杷60.5亩,成为大兴镇连片发展枇杷的首个组团。然而刚起步时,大家并不看好。这里祖祖辈辈都种玉米、小麦维持生计,突然要改粮种树,群众的思想一时“转不过弯来”。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子富不富,关键看党支部。近年来,大兴镇整合资金1000余万元,大力扶持枇杷产业,探索“党支部 专业合作社 大户能人 农户”的发展路子,修沟渠、建水池、勤施肥,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和安装喷滴灌等设施,充分激活市场、技术要素活力,全面推动枇杷产业发展。

枇杷产业是大兴镇发展的动力和引擎,更是群众热切期盼的致富产业。大兴镇党委、政府看准这一趋势,把枇杷产业发展纳入村级年度考核与评先评优内容。截至目前,大兴镇利用村级换届、基层软弱党组织整治等契机,先后调整村组干部56人。

“近两年来,各个党总支、合作社都在干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户算账比对,那段时间开得最多的是院坝会、田间会。”大兴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组织党员干部白天在田间地头搞技术培训,晚上到群众家做思想工作。上百场的群众动员会议,换来了群众的支持理解,大部分群众都愿意让出土地、种植枇杷。

滨江社区三组的李怀英带头把26亩田地全部改种为枇杷……全镇村组干部60人带头种植枇杷2000余亩。

到2023年,大兴镇有农民专业合作社56个,其中,市级示范社2个、县级示范社6个,枇杷百亩连片32个,流转盘活土地591户11247.54亩。

5年来,大兴镇把干事劲头足、为民谋利的致富能人培养发展成党员,并纳入组织的考察视野,逐步“换血”;配优配强村(社区)组干部,先后培育枇杷种植能手38人。“他们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和模范带头作用,关键时刻是党员和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们冲锋在前。”大兴镇党委书记罗炜如是说。

如今,大兴镇已建成该县最大的矮化密砧万亩枇杷标准化种植基地。

抱团取暖,探索新型发展模式

产业振兴,关键在人,重点在干。一个能人带动一个合作社发展,一个合作社带动一片群众和“一村一业”发展,一个合作联社、一个商会带动全镇产业链全面发展,带富一方百姓。

大兴镇人大主席张强介绍:“前些年,大兴镇群众在种植枇杷上以‘零散种植、小打小闹’为主,一直没有形成规模。但大兴人看形势、识时务、爱拼搏,只要看好的产业,就会一个劲干到底。大兴镇的乡贤能人在枇杷规范化种植、科学化管理上下足了绣花功夫,在带领群众致富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006年,老街社区回龙村村民倪伟返乡创业。他多方筹措资金种植枇杷,推广先进技术,联合群众挖掘枇杷市场潜力。2019年,倪伟牵头成立永善县千步梯枇杷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面积扩大到626.8亩,其中社员种植20亩以上的就有16户,大部分入社成员每年收入10万元以上。

“从今儿起,咱们409户枇杷种植农户就是一家人,不分里外,大家一起干、一起赚,干得多、分得多。”2023年3月,在大兴镇党委、政府的引导下,回龙食尚、千步梯、密尔爽等8个专业合作社联合成立为永善县甜美佳枇杷种植专业联合社。倪伟被选举为联合社理事长,技术管理经验丰富的吴安才被选为法人代表。

联合社成立后,迅速组织开展绿色食品标准统一管理工作,全面开展果树矮化、病虫枯枝修剪等工作,让一株株枇杷主次分明、通风透光。标准化种植面积扩大到2500亩后,又积极探索品种改良,在适宜区域试种白玉、贵妃、春花、丰玉等枇杷品种。

“单打独斗很难发财,抱团取暖才能走得更远。一个大订单你接不住,客户就会走掉。”倪伟对此深有体会地说。

2023年4月16日,倪伟接到一位四川客户要采购2500公斤的特大果枇杷的订单,要求每个单果重量在1.2两以上,且第二天就要发货。

倪伟在枇杷行业摸爬滚打多年,深知要在一天时间内完成上吨的采摘、打包工作是有一定难度的,幸好有联合社做后盾。他在微信群里把订单消息一发出,半个小时的时间任务就分解了,第二天午后便完成装箱。收到货后客户十分满意,连连夸赞倪伟有实力、讲信用。

“若是以前真的不敢想,一个人根本办不到。但是联合社做到了,8个合作社上百人参与进来,合力完成大订单,这就是集体抱团的力量。”这一次后大家更加团结了。

“抱团发展最大的好处是牢牢掌握销售主动权,把‘钱袋子’装在果农自己的腰包里、不外流。”大兴镇农技站站长李秋林说,2023年,联合社的果农普遍增加收入超过两成,收入五六万元的不在少数。大家真正尝到了发展枇杷产业带来的甜头。

联农带农,村民收入连年增长

长期以来,传统种植业和外出务工一直是大兴镇群众收入的主要来源。种植枇杷的只是少部分群众,很多群众守着区位、资源优势不会用,握着“金土地”却过着紧日子。

敢于吃螃蟹的人,往往都站在风口浪尖,一直往前冲才会成功。刘思银之前一直在浙江打工,2012年返乡后一头扎进枇杷事业,没有再外出务工。

刘思银回忆,那时候的枇杷不值钱,10元可以买一背箩,但他却看到了国家对农业的重视和支持,坚信枇杷产业一定会迎来春天。

刘思银一边种植,一边收购,做着枇杷生意。从小本买卖逐渐发展到将枇杷销售到宜宾等地的水果市场,每年出货稳定在2.5万公斤左右,获利1万余元。

2018年,刘思银遇见攀枝花枇杷批发商潘某后,订单迅速增加至25万公斤。大兴的枇杷卖完后,他又转到东川、玉溪、蒙自继续做零售批发生意,3个月下来有10万余元的利润,加上自己种植的10余亩枇杷收入,生活很富裕。

“以前一年到头只够糊口,人累了日子却没过好。现在不一样了,没想到这小小的枇杷树,带着大家实现了致富梦。”刘思银感慨地说。

通过致富能人带动,群众抱团,大兴镇形成了以村(社区)党总支为主要阵地,产业能人示范带动枇杷种植的局面,企业加工枇杷酒、枇杷膏逐渐走向市场化、规模化。

“感谢党委、政府的扶持,我们每年收入保持在200万元以上。”谈起枇杷带来的变化,大兴镇枇杷商会会长王禹德高兴得合不拢嘴。

5年来,大兴镇建立完善“龙头企业 合作社 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整合产业扶贫资金448.9万元,入股到6个合作社,让合作社与4592户困难群众“捆绑”发展,帮助建设家庭农场16户,带动户均增收1.2万元。并与中材集团电商帮扶平台“禾苞蛋”连线,发动30名返乡青年注册电商网店,把大兴枇杷销售到全国各地。

同时,大兴镇还“走出去”,聘请四川专技人员到果园“手把手”指导果农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与云南省农科院、永善县农业农村局联合,组建枇杷管护专班向果农传授疏花疏果技术。

2023年,大兴镇建成枇杷联合社5家,蜜儿爽、梦云等枇杷品牌入选2022年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大兴枇杷在四川成都等市场,售价高出其他地方的枇杷一二倍。

目前,大兴镇枇杷种植面积达2万亩,产业实现总收入1.5亿元。

一树枇杷一树金,年年丰收畅人心。每年2月下旬,一片片枇杷林染绿大井坝,一颗颗枇杷挂满枝头,果香四溢,1.1万亩枇杷已进入盛果期,为群众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

通过20年的发展,大兴镇枇杷实现了从群众“提篮小卖”到产业化、品牌化的华丽蜕变。如今,枇杷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支柱产业,大兴镇已成为“一业精一业兴”的沿江枇杷产业示范镇。(田明)

最新仁果类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