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水果网 > 柑橘类 > 正文

替莱姆利教授捏一把汗

发布日期:2015/10/19 14:41:57 浏览:653

人的微信朋友圈里近期转发了斯坦福大学法学院教授马克·莱姆利(MarkA.lemley)的两篇文章:《知识产权信仰论(FaithBasedIntellectualProperty)》和《非稀缺世界的知识产权(IPinaWorldWithoutScarcity)》,在国内知识产权圈引起了热议。

“莱姆利热”

莱姆利可谓是当今世界最为炙手可热的法学家之一,在2012年全美当下最重要的50名法学教授的评选中,他力压斯·却伯(LaurenceTribe)、埃里克·(EricPosner)、罗纳德·德沃金(RonaldDworkin)等大腕,摘得头名。他的观点被包括最高法院在内的各级法院直接引用近200次,在学术著作和论文中的引用数达到1.3万余次,使其雄踞全美法学家(不限于知识产权领域)引证率的Top5。

名人崇拜在我国原本有着深厚的文化心理基础,学术圈自然难以脱俗。不过,“不转莱姆利不是IP(IntellectualProperty)人”的现象,并不能止于偶像崇拜的认识。名人符号化诉求的背后,隐含着本土学术的某种失落与无奈,隐晦地寄托了对中国学界的另类向往和期许。

“莱姆利热”若要从偶像式的跟风演变成持久的学术潮流,就得深入了解他的学术风格与套路,从他带给学界的有益价值中,寻求种种启示。

在我看来,莱姆利教授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其跨界的视野和多元的方法。或许,每个读者对文章内容有自己的理解,但文章的注释是会说话的数据,能客观再现作者学术旨趣、认知基础、研究方法与逻辑思路。

以《非稀缺世界的知识产权》一文为例,该文共有263个注释,资料时间新、涵盖面广、信息量大。从知识品所涉产业类型上,既包含音乐、电影、、游戏等文化创意产业,如拉尼尔的《谁拥有未来》;又涉及3D打印、生物打印、合成生物、机器人技术等生物应用科学,如萨拉姆和鲁菲尼的《不平衡的版权法:从激励到过度》;还包括计算机软件、网络共享平台等IT产业,如尤查·本科勒的《财富:社会生产如何转变市场与自由》;甚至还引用了食品药品业和农业的文献,如《百事可乐真的是可口可乐的替代品么?反托拉斯和知识产权中的市场界定问题》。

在知识产品的传播媒介上,既有数字内容网络服务提供商等新媒体,又有图书出版、新闻报业等传统媒体,甚至包括航空、货运、电力、电话等运输载体,如《航空管制:成功政治的解剖》。在所涉学科领域上,既包括经济学、管理学、历史学、伦理学、法学等社会科学,又涵盖生物、化学、天文物理等自然科学。其中,经济学占主导,并涉及制度经济学、法经济学等不同分支,在其引用的吴修明的《信息的法经济学》、谢勒的《产业市场结构和经济绩效》等书中都有体现。

在研究方法上,既包括传统教义法学上的法条分析、案例分析,也包括对政府报告、产业调告的数据解读,以及调研访谈等。

在资料新颖性上,2015年的文献占全部引证文献的近10,2014年的超过30,2013年的约为26,2012年的约为20。

在文献的理论性上,很多都是某领域的经典。如和诺德豪斯的《经济学》,兰德斯、波斯纳的《知识产权法的经济结构》,巴顿·比博的知识产权符号理论,的福利经济学理论。

从引用频率看,《非稀缺世界的知识产权》一文中引用率最高的参考文献是杰里米·里夫金的《零边际成本社会》,全文共引用12次;次之是兰德斯与波斯纳的《知识产权法的经济结构》,共引用9次。

偶像符号的背后

莱姆利教授带给国内学界更多的是自省和检讨。近年来,知识产权法学研究尽管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学科封闭、视野狭隘、方法单一、见识短浅、知识面细窄,令人忧虑。

我的一位朋友今年参加某大学法学院的硕士毕业论文答辩。她在阅读伯克与莱姆利的《专利危机与应对之道》后,从专利的异质性思考中受到启发,开始思考知识产权“异质性”与产权保护的关系。

她认为著作权领域也存在类似问题,即齐一化、同质化的著作权法制度,无法回应现实生活中不同类型作品的异质化需求。著作权的保护范围、保护期限、“独创性”标准等,都需要司法中的二次界权。为此,她研读了若干经济学专著,梳理了近400个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献和相关司法判例,加强论证的可信度。

然而,整个答辩过程非常不顺利。几位答辩老师轮番置疑“异质性”是否为严格的法学术语?能否写进法学论文?甚至有的答辩老师直接反对外围学科的引入,以“防止知识产权法的‘异化’”。倘若他们知道自己所排斥、所批判的“异质”“异化”,正是来源于他们所奉若圭臬的“圣经”,不知作何感想?

倘若莱姆利教授生活在中国,以其《知识产权信仰论》《非稀缺世界的知识产权》去参加学位论文答辩,答辩老师是否会指责:“稀缺不是一个法律概念”“信仰不是法律问题”“本文不是法学论文”?他能通得过答辩并获得学位吗?如他的论文拿去投稿,能发表吗?真替他捏一把汗!

学科本无界,所有学科都是知识的体现,是人类心智的结晶。随着现代生活形式理性的增强,细节性知识被抽象为特定符号,并根据不同的符号落入不同的分类范畴,于是形成了“艺术”“历史”“数学”“物理”等学科门类。

然而,知识体系的自我闭合、自我指涉,也导致学科界限的僵化与过度闭塞。尤其是当学科成为人力资源和经费流通的单位后,知识生产就成为一种权力,学科界限就构成天然的权力堡垒,每一次潜在的微小位移都不可避免地引致卫道士们强烈的反击。

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学科交汇是知识市场细化的必然结果。核心领域的知识过度饱和后,学科边缘就成为孕育新知识的土壤,而这些边缘正是不同学科专业知识的重叠之处。将不同领域的碎片化知识,有机结合为一个交杂地带,正是知识创新的关键。这就是莱姆利等富有创新精神的学者所致力推行的跨学科研究。

固然,即便是最细小的知识进步,也会遭遇强大的摩擦阻力,但是我们仍然怀有希望,希望那些“名人——创新者(celebrity-innovator)”的追从者们,能领悟到偶像符号背后的创新与思辨、开放与谦虚,将跟风式的名人崇拜,转化为一种开放社会科学的实践。

最新柑橘类
  • 环境设计申请国外建筑学05-11

    来源时间为:2024-05-09环境设计申请国外建筑学,很多同学对于这个问题有疑问和不解,那么下面就跟着中国教育在线的小编详细了解一下吧。接下来及第留学小编将要……

  • 燕京啤酒多维创新升级品牌力05-09

    来源时间为:2024-05-08以及评论复仇者:残局都出来了社交媒体的反应周一发布,实际的评论在周二下午上网。令人惊讶的是,评论家发现备受期待的电影是超级电影。……

  • 河口:走品牌强农之路谱产业振兴篇章05-09

    来源时间为:2024-05-08夏初,是青柚保花保果的关键时期。一大早,河口县农科局水果站的技术人员来到南溪镇青柚地里,指导果农保花保果,以保证青柚的挂果品质。……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