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水果网 > 浆果类 > 正文

凯里市:水晶葡萄串起脱贫致富“大产业”

发布日期:2018/9/8 9:17:31 浏览:437

来源时间为:2018-09-04

芬芳九月,走进“黔原云珠”晚熟水晶葡萄园区,空气中飘着丝丝香甜,藤上已难寻葡萄踪影,葡萄架下的鹅群悠闲自在,不见人来车往略显冷清。这是9月4日,在凯里市大风洞镇杉树林村晚熟水晶葡萄园区看到的场景。

往年葡萄要卖到中秋节才结束,今年因为天气比较炎热,光照强,葡萄熟得快,甜度好,客商们就撺掇着种植户采摘。

今年葡萄长势好,但种植户吴绍军却有点懊恼,眼看葡萄成熟了,却找不到人来采摘,湖北、湖南、四川、重庆的客商一遍遍打电话催着拉货了。本村劳动力早就“名花有主”,就连周边几个村寨的,也都被其他种植户提前预定了,女工80元/天包中餐,男工120元/天,工作时间是早上8点到12点准时,中途休息吃饭,饭后干到6点,6点后每过一个小时要加10元。由于葡萄成熟时候,用工集中,所以他们很“翘势”。

8月下旬,葡萄基本卖完,园区静悄悄。吴绍军家的葡萄地在海拔1000多米的羊场坳,这个时间刚好成熟,车不堵了,人好找了,一天随便能请二、三十人采摘。

“今年真是‘因祸得福’,多数人家的葡萄都卖完了,我的就显得金贵了,葡萄每斤涨2毛钱客商还抢着要。”吴绍军有些小得意介绍葡萄收成。

杉树林村是远近闻名的“葡萄村”,已经种植了近30年,“黔原云珠”万亩晚熟水晶葡萄园区,被列为贵州省“100个农业产业示范园区”之一,葡萄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辐射带动该镇双江、老君寨、大寨等村种植葡萄,全镇种植面积达1.3万余亩,今年预计产值达6800万余元,直接或间接惠及贫困户100余户500余人。

吴绍军是杉树林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始的时候只试种了2亩,后来慢慢扩大种植面积到30余亩,2016年收入有13万余元,超过“达标”线甩掉贫困帽。

2017年,葡萄成熟时,连续10多天的大雨,导致爆果开裂烂果,种植户大多亏了本。大风洞镇政府找准“痛点”,2018年联合黔东南州农科院实施优质葡萄改良,探索葡萄避雨设施、品种改良,提高葡萄的抗冰雹、抗雨水能力,建成新棚架标准示范园23亩,种植刺葡萄100亩、紫秋葡萄300亩,新增高山二号葡萄园130亩,新增克瑞森、阳光玫瑰等新品种示范园3亩。投资300万元修建杉树林葡萄园分拣点,完善通往葡萄园区以及葡萄核心区旅游观光线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拓展农业的生态、休闲、观光、文化功能,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同时,大风洞镇还积极在杉树林村探索立体生态循环种养殖,采用“葡萄 鹅 魔芋”的模式,棚架葡萄园防晒、遮阳,为鹅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生长环境,鹅以杂草和天然矿物质为补充食物,却不啄食魔芋,还能节省一半食料,鹅群啄食及踩踏杂草,又能省去除草的人力,鹅粪还给葡萄和魔芋施有机肥,“一举三得”。

“葡萄架下种魔芋养鸡养鹅,每亩地收入葡萄鲜果4000斤,按批量售价每斤1.60元,收成6000元左右;每亩魔芋产1500斤,算2元/斤,也有3000元;每亩养鹅20只,每只鹅以8斤来算可以卖到160元,收成有3000元多,加起来每亩收入一万多元,通过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脱贫不来虚的底气足。”杉树林村党支部书记金建掰着指头算账。

2018年,杉树林村完成葡萄架下套种魔芋300亩、投放鹅苗4000只,50多户300余人从事葡萄种植,为周边村寨提供就业200多人,实现全村7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户户有增收门路、户户有致富产业,精准扶贫到户到人。目前,杉树林村人均纯收入达1万元以上。(唐型燕)

最新浆果类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