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水果网 > 浆果类 > 正文

【一线传真】“我和小莓的故事”

发布日期:2023/6/29 12:13:40 浏览:52

来源时间为:2023-06-29

原标题:【一线传真】“我和小莓的故事”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从西宁市区出发,一路向西驱车20多公里,来到城北区吧浪村,村里有一片草莓主题农场,农场负责人石瑀是一名90后。

2014年,石瑀大学毕业,在外工作一年后,他决定回家创业,“当时一起创业的是4个人,团队伙伴有学化工的、有做土壤改良的,所以我们创业的第一个项目是做肥料。”石瑀告诉记者。

为何又会转战到农业,那还得从一次创业大赛说起。

2018年,石瑀和伙伴一起参加了全省创业创新大赛,得益于团队伙伴专业的知识和创新的思维,石瑀团队在比赛中获得了第一的好成绩,他们的优秀表现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不仅让我们代表青海参加了全国性的比赛,还拓宽了我们的产业。”石瑀说。

2019年,石瑀和团队在城南新区租了大棚种植草莓,“山西农科院的来给我们作指导,手把手地教我们种草莓,那时候每天晚上都干到两三点,做农业是真辛苦。”石瑀回想说。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批草莓意外的成功,“没想到草莓的口感这么好,品尝过的亲朋好友们也都说好吃,一传十十传百,慢慢我们的草莓有了市场。”

新冠疫情带来了变数。石瑀和团队开始思考一大棚的草莓往哪销。

“送给医护人员。”石瑀说,“当时我们了解到在隔离病房,配送进去水果也没办法清洗,但是我们的草莓可以直接食用,所以我们就往医院送。他们吃过后觉得我们的草莓很好吃,我们的认可度越来越高。”

“我们现在有8个大棚,这8个棚的规模相当于普通农户家的50个棚,修建这种超常规的大棚,一是地势的问题,二是气候的原因,草莓是一种很‘矫情’的水果,草莓苗对肥料的纯度非常讲究,少了长不好、多了吸收不了,所以我们用数控化的技术手段给它最好的生长原液,从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到循环体系都采用现代化技术,给它最适宜的一个温度和生长环境,这样我们的草莓就要比正常的其他农户种植的草莓不仅早半个月成熟,口感也会更好。”石瑀说。

得益于现代化农业技术,石瑀的农场实现了半自动化,“8个大棚只有7名工作人员打理,水、光、温度都实现了数控化,目前还无法实现的是肥料的配比自动化,我们正在引进机器,应该很快就能实现水光温度肥料自动化。”石瑀说。

作为90后创业者,石瑀是一位经历多年创业的人,创业历程中也经历过跌宕,但不变的是对梦想的追求。五年间,“小莓的故事”从一个常规大棚发展到现在的8个超规模大棚,“没想到当时的随口一句做到50个棚,变成了现实”。石瑀笑笑说。

年轻人有活力、有想法、有市场运营思维,石瑀和团队赋予农场更多可能性,除了农业种植,还有研学教育、农耕体验等,“我们在保护好土地的基础上,希望通过研学教育等活动,让更多的人走进农业、了解农耕文化,特别是对孩子,希望他们能够感受到现代化农业的魅力。”

“创业,虽然也会有风险,但心里更踏实。因为国家支持和鼓励创业,针对创业有很多优惠政策。”石瑀说,“像我们现在的这片地是城北区政府帮忙联系流转的,在我们创业中各级政府给予了很多指导和帮助,帮助我们走得更稳更远。”

在“毕业季”来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省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积极想办法、出实招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应对创历史新高的高校毕业生形势,西宁市坚持立足省会城市实际,主动发挥省会担当,积极开展就业政策领航、就业指导始航、就业岗位导航、就业帮扶助航、就业创业护航、就业服务引航六大行动,统筹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助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截至5月,全市共接收登记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6525人,通过各种途径实现就业6154人。同时鼓励有自主创业愿望和能力的高校毕业生积极参加创业培训,为2名高校毕业生创业者兑现创业补贴2万元;引导政府创办的创业孵化基地为高校毕业生创业者提供孵化场地,降低其创业成本,全市创业孵化基地18家,在孵企业771家,其中高校毕业生创业者282名。”西宁市就业服务局局长陈信国介绍说。(张晓英)

最新浆果类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