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水果网 > 仁果类 > 正文

楼下那一束枇杷花

发布日期:2017/10/21 10:28:35 浏览:439

一位“业余”新闻工作者,却肩负起新闻人的社会责任感,为社会传递人性的温暖、自强的激情,记录着城市发展过程中最真实、最有力的脉动

尤凌波

相交近30年的老朋友杨锋安,那天突然送来一厚摞尚未正式开印的“白皮书”——《那人·那事·那情》,说是让写个序。我细细一翻,才知道这沉甸甸、侧脊上还背着胶的样书,竟然是他的新闻作品集!这事来得突兀,细一想,却也在情理之中。作为一名“老新闻人”,将多年来创作的作品集结成书给读者给自己一个交代,那是再自然不过的事。然而,当亲眼看到他在本职工作之余,居然悄无声息地积累了几十万字的新闻作品,再看看他那张原本年轻的脸现在变得沟壑纵横,原本茂密的头发如今被一顶假发套取代,不由得让我这个职业新闻人为之一振:太不容易了,锋安!

倒退30年,要把手写的文字变成散发着墨香的印刷体,是一件很神圣很神奇的事情——除了在出版社出书和在报刊上发稿之外,别无他途。说神圣,是因为当时刊物报纸少、发稿要求又高,所以发稿难乎其难。不像当下发表渠道多,而且可以借助电脑轻松录入,写好之后还可以随心所欲地编排。说神奇,是以前说一个人不学无术、不讲政治,通常会用“不读书看报”来形容。说来也怪,同一篇作品一旦手写体变成了印刷体,立马就会变得“高大上”起来,分量也似乎重了许多,就算不通的句子也似乎通顺了。杨锋安就是从那时起给自己找了个“天下第一难”、“天下第一苦”的差事——给报社当通讯员。这个从炮里塬下走出来的毫无背景的农家子弟,脸上至今总是挂着那招牌式微笑的杨锋安,自从部队复转后便开始了几十年如一日的写稿之路。

新闻写作不同于文学创作,真实、及时、准确是基本要求,至于新闻的角度、深度那需要职业积累,一则优秀的新闻稿更是新闻素养和文字水平的综合体现,并不比文学写作来得轻松。我一门心思搞了一辈子新闻工作,有时还会为某篇报道动心思伤脑子,更何况是这个跨界的锋安。他作为一个搞民政工作的行政干部,因为是“体系外”的通讯员,自然没有记者证,线索不好找,采访不容易,刊发难度大。但是,这个老杨硬是通过写稿脱去了“以工带干”的帽子成了国家干部,后来还当上了办公室主任……他这条新闻写作之路走得很艰辛很曲折,这不言而喻,老杨却从未提及。作为老新闻人、老朋友,我最了解也最理解他的付出,也因此心生敬意。

我手中这本集子收集的200篇稿件,可以说是浓缩了老杨毕生新闻工作的精华,也清晰地标示出了他从上世纪90年代初到2016年走过的新闻历程。从《交警赞》《特殊岗位两父子》到《“一院一图”“一户一档”——西安市碑林区创新基层社会管理服务新模式》《“社区星光老年之家”运营机制的现状及对策》,再到《“十五”期间西安市社区建设蓝图绘就》《情系民生润物无声——市民政局工作纪实》;从最初在市级行业报纸上偶露头角,到在《西安日报》《西安晚报》上频频“出名”,再到近些年来多次在中央级报刊杂志上发表大体量的新闻作品;从最初单纯的模范人物的通讯报道,到对区域性行业性问题的深入思考,再到对全市性民生问题的深度报道、纪实报道,作品的视野越来越开阔、格局越来越大,这让我不禁对老杨刮目相看。俗话说隔行如隔山,能把非本职工作干好干出彩,靠的是实践中的不断摸索、感悟,除了勤奋更得有那么些天分。

再看老杨撰写的这一篇篇新闻报道,视角从福利院、救助站延伸到火化炉、停尸间,采访对象从普通干警、复转军人扩大到孤寡老人、流浪儿童、自强不息的残疾人、特殊行业的劳动模范……这些新闻作品用当下的话来说叫“接地气”,从某种程度上讲,他是在为各条战线上那些把工作干得有声有色、为社会带来正能量的基层群众作传立说。在老杨的作品中,普通人是绝对的主角;在他眼中,平凡岗位上的兢兢业业的劳模,才是值得社会为之点赞叫好的真英雄。作为一位“业余”新闻工作者,他却肩负起新闻人的社会责任感,为社会传递人性的温暖、自强的激情,记录着城市发展过程中最真实、最有力的脉动。甚至,在采访中遇到一些孤寡老人、贫困家庭,他还会偷偷地自掏腰包无偿帮扶。

一颗善心放大了便是对群众疾苦的关注,对于一名新闻工作者而言,便决定了他的采访对象、采访视角和写作立场。没有对社会的细致观察,没有对生活的深沉感悟,没有对普通人所思所想的理解,怎么会创作出那么多鲜活、生动的优秀作品。新闻在于发现,新闻在于记录,新闻在于特异,新闻作品因细节、因距离、因立场而撼动人心。作为在通讯员队伍中摸爬滚打了大半辈子的有心人、善心人,老杨以手中的笔聚焦了一些平凡人、记录了一些平凡事,却感动了一大批的读者。原因在于,他作品中蕴含着诚挚朴素的真情。

我住的楼下有两棵枇杷树,每年11月便会开花。那褐红色的枇杷花实在是其貌不扬,甚至是显出几分丑陋。但是,它依然傲寒绽放、默默蓄积能量,直到来年6月,才会亮出一颗颗黄橙橙、甜蜜蜜的果子,惊艳众人。锋安,他不正是那束枇杷花,历经岁月磨砺,最终结出了这颗《那人·那事·那情》的硕果吗?

是为序。

《楼下那一束枇杷花》相关相似阅读参考资料:
枇杷花、枇杷花的功效与作用、枇杷花煮水、枇杷花图片、枇杷花长出来的虫、赞美枇杷花的诗句、枇杷花煲汤、枇杷花怎么煮水、枇杷花的副作用

最新仁果类
  • 枇杷丰收05-16

    来源时间为:2024-05-145月13日,德清县雷甸镇双溪村果农在采摘枇杷。时下,雷甸镇近5000亩枇杷园已进入采收旺季,预计今年枇杷总产量约3000吨。……

  • 每公里不到2毛钱,风行星海V9力证续航硬核实力05-16

    每公里不到2毛钱,风行星海V9力证续航硬核实力2516阅读2天前春末浅夏,荟聚柳州。5月14日,风行星海V9百家媒体大型试驾会在龙城柳州正式启动。风行星海V9以……

  • 紧急提醒!网友晒出“红苹果”,正大量出现,不建议05-10

    来源时间为:2023-12-15紧急提醒!网友晒出“红苹果”,正大量出现,不建议食用……转自:青春上海2023-12-1521:54:54近日,有杭州余杭网友在……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