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水果网 > 核果类 > 正文

中国近代爱国民主人士

发布日期:2023/2/21 11:53:22 浏览:155

来源时间为:2023-02-21

江西庐山——劲松

佛(1893~1933年)名铨,,字宏甫,号杏佛,以字行。江西清江县(今江西省樟树市)人,祖籍江西玉山,是中国近代知名爱国民主人士,为辛亥革命社会活动家,中国人权运动先驱,曾任孙中山先生秘书并追随其北上。1933年,杨杏佛在上海法租界遭国民党特务暗杀,轰动社会各界。鲁迅先生写下了传诵一时的悼诗:《悼杨铨》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杨杏佛像

一、留学美国,结缘异邦

杨杏佛于1893年出生于江西清江一户小吏家庭。父亲杨永昌当过扬州和杭州的典狱吏,官小人微,常受人欺,且家中人口多,收入少,日子过得紧巴巴的。1907年,杨杏佛入上海吴淞中国公学读书。受到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于1910年秘密加入同盟会。1911年与茅以升一道考入唐山路矿学堂(现西南交通大学)。当年辛亥革命爆发,他像当时许多热血青年一样,毅然投笔从戎,奔赴武昌,参加战斗。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杨杏佛任总统府秘书处收发组组长,本想一展才华,可袁世凯凭借手中武力,压迫革命党。经“南北议和”,孙中山辞去大总统,袁世凯窃得总统宝座。杨杏佛等一批青年革命党人,不愿北上到袁世凯的政府中为官,孙中山就派他们作为“稽勋”留学生(即核查后的对革命有功的政府工作人员到外国留学享受政府资助)到美国留学。

青年时期的杨杏佛

杨杏佛先在纽约州伊卡城康乃尔大学读书。1914年夏,怀着科学救国的理想,杨杏佛与胡明复、赵元任、任鸿隽等留美同学发起成立中国第一个学术团体——中国科学社,创办《科学》杂志。第一期很快在美国编辑完成,1915年1月即在上海由商务印书馆印行。《科学》月刊是中国第一份综合性科学杂志,是专门向中国介绍科学的杂志。这期间,杨杏佛遇见了同在美国留学的赵志道小姐。赵志道是江苏常州人,其父赵凤昌字竹君,晚号惜阴老人,常州武进人。早年以佐幕湖广总督张之洞而闻名,是清末民初很有影响的立宪派代表人物。1893年,张之洞遭到政敌弹劾,慈禧太后对张之洞网开一面,赵凤昌成为了“替罪羊”,被革职回籍。张之洞为他向盛宣怀讨了一个武昌电报局的挂名差使,并派他到上海专门办理通讯、运输业务。

美国白宫

赵凤昌来沪后,即在租界里购地造洋房,命名为“惜阴堂”,过起优裕的生活。赵凤昌膝下一子二女,尤其喜欢小女儿赵志道,视如掌上明珠。1911年赵志道在上海中西女塾念书,听到武昌起义的消息,当天,她就与几个进步同学秘密报名参加了由张竹君医师领导的救护队,连夜乘船赶赴武汉,其父赵风昌知道后,非但不阻挠,反而赶到码头,登上轮船,送上衣物,鼓励女儿奔赴前线。遗憾的是,当他们赶到武汉时,战事已停。她和同学们只得返回上海。而中西女塾却将他们开除了,理由是“擅离学校,无故旷课”。赵志道生性孤傲,脾气倔强,回到家中,就求父亲送她去美国留学。父亲同意了她的要求。1912年,她乘船来到美国入孟河女子学院就读。

杨杏佛手书

杨杏佛等留美同学以中国科学社为依托,经常举办中国留学生聚会,探讨救国救民的真理。赵志道和女同学陈衡哲就常应邀参加这些聚会。久而久之,男女青年之间,就擦出了爱情的火花。杨杏佛觉得,像赵志道这样官宦人家的小姐,能奔赴武汉,参加武昌起义,是非常了不起的;赵志道则认为,杨杏佛虽然比自己年轻四岁,但是他有政治远见,富于献身精神,18岁就投身辛亥革命,得到孙中山先生的信任。就这样,两人于1916年从互慕到相恋了。1916年,杨杏佛又考入哈佛大学商学院,攻读工商管理和经济学硕士学位。他希望汲取世界最先进的思想和营养,为祖国效力。除了通信,每个礼拜天的约会,更是他俩所日日期盼的。

哈佛大学一角

杨杏佛总是在礼拜天的清晨悄悄起床,乘火车赶到赵志道的校园去。两人或在校园中散步,或在学校附近的小镇上喝咖啡,卿卿我我,流连忘返。杨杏佛热烈的爱国情怀,尤其是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报国宏愿,忘我的工作,使赵志道十分敬佩。她觉得,杨杏佛不是一个空头政治家,而是一个不怕困难,勇于任事,勤奋工作的实干家。杨杏佛炽热的爱国情怀感染了她,两颗年轻的心终于跳在了一起。爱情的圣火,烧毁了一切世俗杂念,没有了门户的偏见,也没有了女大男小的障碍。他们真诚地相爱了。爱得那样热烈,那样沉醉。1918年秋,在杨杏佛取得哈佛大学商学院硕士学位后,他们在回国前秘密地结婚了。没有家人的祝福,没有隆重的婚礼,但他们却觉得很浪漫,很幸福。

杨杏佛与赵志道及任鸿隽合影

二、投身政治,献身国家

1918年12月初,杨杏佛夫妇学成归国了,回到上海的第一件事,就是补办了一个新式婚礼。那天,在上海著名的大东旅社里,彩灯高挂,宾客如云。主婚人是双方父母,证婚人是黄炎培先生。当晚,婚礼结束后,杨杏佛和赵志道就住进大东旅社,开始了蜜月之旅。蜜月刚过,经友人杨杏佛介绍到一家外资银行去面试。但他见不得华人员工对洋人点头哈腰的样子,还未等面试,便拂袖而去。岳父赵凤昌倒也理解他的铮铮傲骨,劝他到中国企业去工作。不久,汉冶萍公司聘请他到汉阳铁厂会计处任成本科长。

杨杏佛手书

杨杏佛携妻赴汉阳上任后不久,赵志道便有了第一个孩子。他们欣喜若狂。此刻的杨杏佛,一人的收入已足够养家。赵志道则在家精心哺育孩子。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然而,汉阳的政治空气实在是太沉闷了,杨杏佛看不惯厂方压迫工人的种种卑劣伎俩,萌生去职念头。1919年5月,北京爆发了“五四”运动,杨杏佛呼吁武汉的欧美同学会成员上街游行,声援北京学生,却遭到厂方拒绝,理由竟是害怕遭到军阀镇压。他对此极为愤慨,并于1919年8月,辞职后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改为东南大学)任教,就任商科主任(上海财经学院前身),与工科主任茅以升、农科主任邹秉文,并称“东南三杰”。后任东南大学工学院院长。

杨杏佛一家人

杨杏佛一家三口来到南京后,租住在南京石板桥2号。当时,杨杏佛的教授月薪200元,日子过得还是蛮宽裕的。然而,好日子过没多久,家庭矛盾逐渐产生了。杨杏佛是家中长子,也是孝子。此刻他的父亲已去世,留下老母亲孤苦伶仃在家中度日。杨杏佛便将母亲接来南京家中,安度晚年。同时,还将六妹接来帮助赵志道照顾孩子,料理家务。可是,杨杏佛没有顾及到妻子的感受。赵志道从小娇生惯养,性格直率,脾气急躁,心直口快,又不善持家。她哪里听得进婆婆和小姑的意见?于是,婆媳、姑嫂间不断发生争吵,闹得杨杏佛两面劝架,两面受气,成了一块“三夹板”。

花开花落

家庭的不协调,并不影响杨杏佛报效祖国的热情。他在投身于教育救国的实践中,面对武人政客充斥政界,人民大众仍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现实,力呼各界人士勇敢地行动起来,担起救国的责任。他在东南大学宣讲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资本论》,鼓励学生参加“南京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在梅庵和学生一起讨论社会主义,在玄武湖和同学一道庆祝马克思诞辰,讲马克思生平,勉学子为认定的理想和目标而献身。杨杏佛得到了广大学生的尊敬和信任,“不愧为南高、东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启蒙老师”。1924年,孙中山主持中国国民党改组,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杨杏佛与陈去病等人在东南大学成立国共合作的地下组织,从事革命活动。

杨杏佛国画

他的举动受到东南大学校长郭秉文的敌视。道不同不相为谋。杨杏佛辞职离开东大,再次赴广州担任孙中山的秘书。同年年底,孙中山应冯玉祥之邀北上,共商国是,杨杏佛随往。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病逝于北京,杨杏佛陪伴孙先生走过其生命最后的时光。他深受孙中山精神所鼓舞,深得孙中山思想之精髓。孙中山逝世后,他担任孙中山先生的丧事筹备处主任干事,次年4月,于陶尔斐斯路(今南昌路东段)24号设孙中山葬事筹备处,任总干事,主持筹建中山陵。而此时的中国国民党分裂逐步明显,最终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占据了统治地位。在宋庆龄、何香凝等国民党左派的领导下,杨杏佛却站到了老蒋的对立面,一直为人权和民主奋力奔走呼吁,令老蒋十分恼火。

孙中山与宋庆龄

1926年1月,杨杏佛任国民党上海市党部执行委员兼宣传部长,他所主持的秘密电台遭破坏后被捕,经宋庆龄委托郑毓秀营救获释。“五卅”惨案后,他与共产党人恽代英等组织中国济难会,创办《民族日报》,声讨英帝国主义罪行,抨击北洋军阀的卖国行径。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后,他在上海主持策应北伐军的工作,次年积极参加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并担任了上海临时政府常务委员。“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他被杨虎扣押,经郭泰祺营救脱险。1927年10月,杨杏佛被聘为国民政府大学院教育行政处主任,后升任大学院副院长,负责中小学教科书审定,提倡教育改革。同时筹组中央研究院,出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兼社会科学研究所经济组主任,组设南京、北平、上海等地科研机构,力倡学术自由,罗致与保护进步学者,谋划中国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

杨杏佛手书

三、无端猜疑,分道扬镳

杨杏佛离开东南大学举家迁至上海后,与家人居住在霞飞坊5号。按理说赵志道作为妻子,对杨杏佛的成功应感到由衷地高兴和自豪,可是,她却产生了一种可怕的猜疑心理。这种“猜疑”,源于她对丈夫不信任和妒忌。她是很爱丈夫的,但她毕竟比丈夫大四岁,生过几个孩子的母亲,已不年轻,又长期在家,所以,有时会产生一种恐惧心理,担心丈夫的成功和社会地位会引起某些异性的倾慕与追逐,担心丈夫会经不起诱惑,弃她而去。于是,她开始注意丈夫的行踪,与什么人在一起开会,外出活动。丈夫回来后,她总是刨根问底,盘问丈夫与某某女士是否约好一起去的。有没有“出轨”行为等等,弄得杨杏佛异常烦恼,有时忍不住就会与她大吵一顿。

浙江莫干山——剑池

1930年4月底,杨杏佛应邀到浙江莫干山参加一条公路的开通典礼,与会的有浙江省、局官员,还有一对名人夫妇,是杨杏佛赵志道的老朋友。赵志道看了报纸上的新闻报道和图片后,对着丈夫大发脾气,怀疑杨杏佛与那位夫人约好了一起去莫干山。这自然是无中生有,冤枉好人。杨杏佛竭力申辩,继之发生争吵,最后,赵志道拎起提包,甩门而出。杨杏佛则连夜找遍上海各大饭店,最后在沧州饭店找到了她,好言劝她回家,她就是不愿回家,还说她已付了一月的房钱定金,要住满一月,消了气,再回家。杨杏佛只得由她去了。那些日子,杨杏佛每天在沧州饭店看望了赵志道母子后,就坐在饭店大堂里与朋友们商议国家大事。

杨杏佛与赵志道及儿子

杨杏佛的这种忍让、宽容,并没有使妻子消除掉猜疑的心理,反而是愈演愈烈,这就使杨杏佛忍无可忍了。终于有一天,杨杏佛在遭受妻子又一次的无端猜疑和激烈争吵之后,愤怒地写了一篇《不自由毋宁死》的宣言,发表在《申报》上,表明了自己与赵志道离婚的态度。他委托吴经熊律师帮助办理离婚协议。经吴经熊两头奔波,最终双方达成了离婚协议。1931年3月,杨杏佛离开了家,暂时住在亚尔培路(今陕西南路)331号中央研究院出品部国际交换处的办公室里。离婚后,他差不多每个星期日都到霞飞坊5号来看望两个儿子和赵志道。有时还带长子小佛外出访友,或到公园游玩,并且按时奉上生活费,支付母子三人的各种开支。两个人相见,倒反而像好朋友一样,没有埋怨,没有猜疑,也没有架好吵了。

杨杏佛手书

四、无视恐吓,视死如归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杨杏佛积极主张抗日救亡。他亲赴江西中央苏区考察,发表《共产党在中国的状况》英文稿,客观公正地向世界介绍中央苏区的情况,更是触动了老蒋脆弱的神经。1932年12月29日,杨杏佛与宋庆龄、蔡元培、鲁迅、史沫特莱等人在上海发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宋庆龄、蔡元培分任主席和副主席,杨杏佛为总干事,主持日常工作。同盟的任务是反对

[1] [2]  下一页

最新核果类
  • 病毒高发季节发烧之后该怎样吃才能补身体05-10

    来源时间为:2023-12-07其实这个建议并非完全没有道理。首先,蛋白质食物吃多了可能会导致身体散热增加,炎症反应上升,医生可能担心影响身体康复。比如,有些孩……

  • 龙眼正当时,睡眠不好的人要这样吃05-10

    来源时间为:2023-08-18龙眼正当时,睡眠不好的人要这样吃来源:_2023年08月18日15:32:05羊城晚报_2023年08月18日15:32:05原……

  • 宝清,真是“花样百出”!05-09

    来源时间为:2024-05-08宝清,真是“花样百出”!2024-05-0818:41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字号立夏节气,稠李开花。稠李是落叶乔木蔷薇科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