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水果网 > 浆果类 > 正文

奶子房苹果园公主坟……北京的奇葩地名你知道怎么来的吗?

发布日期:2016/7/19 9:20:02 浏览:478

北京是历史文化名城,数千年来历史风云变幻,将相王侯更替,百姓流离迁徙,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文化相互碰撞和交融……

历史的印记总是在的。

比如说遗留的街巷胡同里的地名,奶子房苹果园公主坟……有些人一听就想发笑。且慢笑啊,它们个个都是带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气息哦。下面,小编略举几例,让我们来听听它们的故事。

马奶子

马奶子

1、奶子房

“奶子房”是片养马场

在望京北边的崔各庄乡有一个村叫“奶子房”,从望京过去的944路、939路公交车终点站就设在“奶子房”。

奶子房的来历和这里原来是片养马场有关。在元代辽金时期,蒙古人爱喝马奶酒,因此这里是专门养马产奶供给蒙古贵族饮用的地方,久之这里也就称为“马奶子房”。

清朝末年到民国初年,村子才发展成东西两村,称为“马奶子东村”、“马奶子西村”。1979年此处地名改为“奶子房”,但仍分“奶东村”和“奶西村”。

有趣的是,“马奶子房”在省略时,去掉的是首字“马”,变成奶子房而不是马奶房,马奶房还让人比较好接受一点;

马奶子

2、骚子营

骚子营原来元代蒙古兵营

骚子营位于现在圆明园西侧,这个词的来源也和元朝有关。当时汉人称呼蒙古族人的时候不好好叫,统一称为鞑靼(dádá)。在鞑靼入侵之前,老百姓只是听说过他们,没有过身体接触。后来元朝建立之后,大批的鞑靼和汉人生活在一个城市里,汉人发现这帮人有狐臭,于是就在从前的称谓之前加了一个“骚”,变成了“骚鞑靼”。可老百姓总觉得这么说不顺嘴,还容易让蒙古族人听出来是在骂他们,渐渐就演化成了“骚鞑子”。

这就是现在骚子营的由来,由于当时圆明园曾驻扎大量蒙古兵军营,改朝换代之后,老百姓就叫这里为骚鞑子营,久而久之,变成了现在的骚子营。除了北京的骚子营之外,天津也有一个骚子营,位于武清区,来源和北京骚子营一样,只不过在1984年的时候,有关部门意识到村名不雅,有悖民族团结政策,便改成了稍子营。

马奶子

马奶子

3、公主坟

既浪漫又恐怖

八王坟、公主坟、六公主坟、郑王坟、张家坟、铁家坟、铁狮子坟……初到北京,会被这坟那坟吓着。最出名的恐怕数公主坟。

自从《还珠格格》映播后,人们对京西公主坟内埋葬的公主是谁众说纷纭。其实谜底1956年文物部门就已揭开谜底。

复兴路和西三环路交界处的街心花园,因曾葬有清仁宗嘉庆皇帝的两位公主(满族称为格格)而得名公主坟,两位公主分别葬东西两边,东边葬的是庄敬和硕公主,她为嘉庆第三女,为和裕皇贵妃所生,生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十二月,于嘉庆六年(1801年)十一月,下嫁蒙古亲王索特纳木多布济。嘉庆十六年(1811年)三月卒,年三十一岁。西边葬的是庄静固伦公主,为嘉庆四女,为孝淑睿皇后所生,生于乾隆四十九年。她于嘉庆七年(1802年)下嫁蒙古族土默特部的玛尼巴达喇郡王。嘉庆十六年五月卒,年二十八岁。

马奶子

马奶子

4、苹果园

苹果园有苹果摘吗?

“苹果园”之名已有数百年的历史。相传明朝的时候,有柳姓太监为了出宫后有个落脚之处,便拿出全部积蓄在此购置百余亩土地,并雇人种植了梨、桃、苹果、等果木,因位于京城之西,当初称西果园。也许是因为水土的关系,所种植的果木以苹果树的长势和收成最好,而其他果树却很少见收成,后来就将收成不好的果木砍掉,都种上了苹果树,于是西果园也就被改成了苹果园。10年以后老太监离开紫禁城,便在此居住,再以后宫里有太监出宫的,也到他这里落脚。

数百年后,这一带的苹果园逐渐消失,变为农田,但依然以苹果园而称。

马奶子

马奶子

5、九棵树

真的种了九棵树?

位于通州城区南部,关于这一地名的由来,有两种“版本”。

一是说“九棵树”在清代时形成村落,最初只有赵、张、金、苗四姓,因该村位于进出通州城的大道旁,从村口至旧城南门的路边共植有九十九棵树,所以被称为“九十九棵树村”,后来人们觉得“九十九棵树村”叫着绕口,就简称为“九棵树”。

二是说早年间“九棵树”附近曾有九棵高大的杨树(另一说为槐树),形成村落后以树称地名为“九棵树”。相传,这九棵树下有一口水井,人们常在树下乘凉。有一次乾隆皇帝微服私访路过此地并在树下乘凉。随从还从树下的水井中打上水来,让他喝了。当乾隆喝完水后,顿感凉爽,便即兴赐予此井为“琼池”,并将为他遮阳的九棵杨树封为“九君树”。但人们觉得这个名字过于文雅,便直接称“九棵树”,村名也因此而得。

这两种说法,前者更为可信,1992年出版的《通县地名志》有此记载,而后者只是民间传说,不足为信。

马奶子

马奶子

6、大栅栏

要读大实烂儿

大栅栏是北京最古老、最著名且又别具一格的古老街市和繁华的商业闹市区,在1.2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保存着大量原汁原味的古老建筑。这些古老的建筑和发生在它们中间的“城南旧事”,都是古都北京重要的人文瑰宝和文化资源。

大栅栏处在古老北京中心地段,是南中轴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就是一个繁华的商业区。大栅栏已有580年的历史。这条街的由来,要追溯到明代孝宗弘治元年。当时,北京有“霄禁”,为了防止盗贼隐藏在大街小巷之内,由朝迁批准,在北京很多街巷道口,建立了木栅栏。据清代《钦定令典事例》中记载,雍正七年批准的外城栅栏440座,乾隆18年批准的内城栅栏1919座,皇城内栏196座。大栅栏原是廊房四条,因为这条胡同的栅栏制作出色,保留长久,而且又大一些而逐渐为京城所瞩目,所以,大栅栏就成为这条胡同的名称了。

马奶子

6、五间楼

肯定不是五间楼房

这个地名的由来很简单,就是当地的人叫出来的。

“五间楼”的意思肯定不是五间楼房,这个“间”不是这个意思。80年代早期这个地方还是一片庄稼地,39路“五间楼”站的站牌子孤零零地立在田边。当时39路车站的位置就在今天43路五间楼上车站的位置附近。

要说楼房,那里还真有一座,就是今天43路上车站的那座很旧的红砖楼,正门朝南,坐7路或43路拐过弯就可以看到正门了。1997年以前是东铁匠营二中的教学楼,现在另作它用。“五间楼”指的就是这座很旧的红砖楼。“间”是“进深”的意思,说院子两进、三进就是这个意思。这座楼东西向是五个进深,其实正好是五间教室。

八几年的时候,老远就可以看见稻田那边的这座楼房。老人们都不叫“五间楼”,而是叫“五楼”。

“晚上吃完饭咱们上五楼溜个弯去!”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新浆果类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