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水果网 > 浆果类 > 正文

“榜一大哥”汪伦到底为李白充了多少值?

发布日期:2023/7/11 15:44:11 浏览:142

据《汪氏宗谱》记载,汪伦之兄凤思曾为歙县令。汪氏一门出两县令,自然颇有家学。《全唐诗》还载有刘复《赠汪伦》一首。刘复曾登大历进士第,可见汪伦与文士交往颇多。这些都说明汪伦其实是一位有身份、有才学的风雅之士。考虑到这一点,汪伦为招待偶像李白也可能准备了葡萄酒。在唐朝以前,中原人自己不会酿造葡萄酒,只能从西域输入成品,卖得很贵,一般人喝不到。唐初唐军开西域,把高昌国(今新疆吐鲁番)设置成唐朝的一个州,当地的特产马奶子葡萄和酿酒技术也传入中原地区。唐代工匠在内地酿造葡萄酒成功,实现了较大规模生产。当时的河东地区(今山西省中南部)成为内地葡萄酒的集中产地,“河东乾和葡萄”从此名扬天下。李白见多识广,普通美酒未必能入其法眼,故汪伦为博偶像欢心,走“小资”情调也很有可能。

除了美食、美酒外,汪伦也没有忘记娱乐活动。古代饮酒作乐时,伎乐不可少。这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当地的人文环境相关。唐代盛行伎乐,官府既有官伎,私人蓄伎之风亦盛。《旧唐书·河间王孝恭传》记载,河间王李孝恭“性豪奢,重游宴,歌姬舞女百有余人”。《新唐书·李林甫传》也说李林甫“车马衣服侈靡,尤好声伎,侍姬盈房,男女五十人”。不仅是皇亲重臣,唐代许多诗人也养有家伎。韩愈即蓄有绛桃、柳枝二伎;白居易诗《小庭亦有月》中的“菱角”“谷儿”“红绡”“紫绢”都是女伎之名;《唐才子传》中记载王翰“枥多名马,家蓄伎乐”。唐代富户崇风雅、好伎乐可见一斑。而宴席上有伎乐是唐代一种普遍现象,从“樽中酒色恒宜满,曲里歌声不厌新”“处处闻弦管,无非送酒声”中可见一斑。在送别宴上尤其如此,如皇甫松《江上送别》即有“祖席驻征棹,开帆候信潮。隔筵桃叶泣,吹管杏花飘”之句。可见唐人送别,设席作宴并配以歌舞管弦乃是常事。

1988年出土于长安区韦曲韦氏墓墓室东壁的壁画《野宴图》(局部),描绘了唐人宴饮的情景。来源/程旭《丝路画语唐墓壁画中的丝路文化》,陕西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在接受粉丝汪伦无微不至的款待后,李白准备离开,继续云游四方。临行前,“忽闻岸上踏歌声”。古代将送别活动称为“祖”,即祭道神,如《诗经·大雅·烝民》:“仲山甫出祖,四牡业业。征夫捷捷,每怀靡及。”郑玄笺云:“祖者,将行犯軷之祭也。”古人交通落后,通信闭塞,行者在外生死难料,祖道仪式是人们对出行者路途平安的祈祷和祝愿。而在送别宴上歌舞及赠诗,一方面是娱乐的需要,更大的意义则在于为远行者祈福。在祈福的舞蹈中,又以踏歌最为突出。与友人告别,踏歌代表了美好的祝愿。得知李白即将离开后,汪伦追赶而至、设宴饯别,并以家乐踏歌送行,这是为友人的祝祷。此后,汪伦又赠李白“名马八匹,官锦十端”。在唐前期的马匹贸易中,一匹好马的价格从二十到四十匹绢帛不等。唐代币制是钱帛本位,绢帛几乎算十足的货币。在官方诏令中经常提到的绫、罗、绢、布、丝、绵,它们之间似乎并没有一定的比价,而是随时折算。绢帛的单位有尺、匹、端和段,其中一匹大概是4丈,一端是6丈,即一端为1.5匹。而官锦自非凡品,其价格当比普通绢帛更高。盛唐时期,一匹绢帛价值约200钱。最能衡量物价水平的莫过于米价和绢价。盛唐的米价记录,差不多全是特殊丰收时的报告,所以正常米价每石多少,不得而知。书中所载,每石自30文到100多文,而且《通典》明言,开元三年以后天下无贵物,两京米斗不至二十文,则两百文一石为开元、天宝间的正常米价,大概相差不远。也就是说,汪伦赠给李白的临别礼物,折算成铜钱约有3-5万钱,可买米数百石。而开元时期的唐代县令,其月俸也不过五六千钱,折合成米约20石。由此可见,汪伦相当于将自己一年的工资作为礼物送给李白。

李白《赠汪伦》中以“桃花潭水”喻汪伦之深情,并非信口开河泛泛而言,而是对汪伦的平安祈福与厚礼相赠的热切回应。回首李白的一生,知遇无数,神交、酒友、新欢、旧爱、人生中无数人绝尘而来,带着美酒与热情,却始终都成为李白人生的过客。李白的性子里,透着与人疏离的执拗,他于世间独立,带着飘然的气息,不能与他人同行,最终与之相伴的也只有无法触及的一轮水中月,再无其他。这种孤独,不为强求,也不被他人左右,只取决于本身,绝无二由。李白与汪伦的这段短暂交集,仅止于物质层面,似乎看不到灵魂上的交流,至深也只是粉丝对偶像的狂热崇拜。李白与汪伦相识的这段时光里,有酒、有肉、有湖光山色,看似快乐,却依旧孤独。汪伦的陪伴终究只是陪伴,而李白的孤独需要灵魂上的契合,这一点,汪伦终究一生也不能到达。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段情缘起于桃花潭水,也终于桃花潭水,几日的悉心招待留下一句千古名句,随着李白的离开和汪伦的去世至此终了。后人在桃花潭东岸建造踏歌岸阁,供人游览凭眺。

泾县桃花潭东岸的踏歌岸阁。摄影/秋日红叶,来源/美篇

参考文献:

谢文学:《汪伦与李白》,《南都学坛(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3期

杨名:《从唐代踏歌的文化内涵解读李白〈赠汪伦〉》,《兰台世界》2013年第3期

李博浩:《李白〈赠汪伦〉之“汪伦”考与“踏歌”解》,《兰台世界》2013年第9期

赵嘉琦:《古来圣贤皆寂寞诗中最寂寞者——李白》,《戏剧之家》2019年第9期

END

作者_韩靖宇

编辑_詹茜卉

校对_李栋

*本文系“国家人文历史”独家稿件,欢迎读者转发朋友圈。

原标题:《“榜一大哥”汪伦到底为李白充了多少值?》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上一页  [1] [2] 

最新浆果类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