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水果网 > 其他水果 > 正文

旬阳:着力构建脱贫攻坚产业“龙头”

发布日期:2018/1/16 6:34:10 浏览:483

来源时间为:2017-6-5

油用牡丹成为承载全县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种植面积达4.8万亩。图为农户正在进行牡丹籽采摘。

拐枣

技术干部现场培训。

拐枣

拐枣成就大产业。全县拐枣种植面积已达10万亩,年产值过亿元。图为拐枣饮料生产车间。

“全村380多户家家兴拐枣,58户贫困户当中有54户靠经管拐枣树逐步实现脱贫。”说起产业增收致富,旬阳县段家河镇弥陀寺村支部书记屈印辉的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近年来,他们村致力于发展拐枣产业,从开始房前屋后零星生长,到目前连片规范建园,全村拐枣产业实现了所有耕地全覆盖、所有农户全覆盖,成为全县首屈一指的拐枣千亩村。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是“八个一批”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农民长效增收、脱贫不返贫的必由之路。地处秦巴腹地的旬阳县立足资源优势,紧扣产业扶贫这个根本,因地制宜,放大优势,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助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全县确立了“短期抓烤烟、畜牧、魔芋、优质粮油菜,中期抓特色林果改造提升和中药材(黄姜),长线抓油用牡丹、拐枣”的八大产业发展路径,将扶贫开发、农田水利建设、旅游开发等涉农资金向八大产业倾斜。县农林科技局捆绑整合各类资源,聚焦实施“贫困村产业帮扶全覆盖、有条件的贫困户产业发展帮扶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县拐枣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年产量3.9万吨以上,年产值1亿元;油用牡丹种植面积4.8万亩,全国最大的油用牡丹加工企业弘元生物有限公司规划总投资5.5亿元的加工厂即将建成投产;2017年全县魔芋产业以“8642”工程为抓手,新增魔芋13552亩,总面积达到7万余亩。

为持续推进产业脱贫攻坚,旬阳县创新推行五种帮带模式,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同发展、共同增收,助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一是合作带动型:即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纽带作用,推行合作带动型帮扶模式。全县已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592家,有53个合作社与78个贫困村2140户贫困户建立了合作关系。二是订单生产型:就是以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通过推行订单生产型帮扶模式,在经营主体与贫困户之间建立稳固的利益链接机制,使双方产业得以捆绑发展、滚动发展。目前全县有20个农业企业与1149户贫困户建立了订单收购合同,51个园区与2660户贫困户建立了包帮关系。三是借“鸡”还“蛋”型:即因地制宜,推行借鸡还蛋、借棒还菇、借崽还羊、借苗还果、借棚还菜等帮扶模式,由经营主体提供生产启动条件、技术服务,并负责产品回收,贫困户仅需劳动和少量资金,就可实现家庭规模适度经营。四是股份合作型:随着农村改革不断深化,不断探索土地、资金入股分红与产业脱贫捆绑推进的股份合作帮扶模式。在小河镇金田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了入股试点,合作社已吸纳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21户、53亩,每亩折合股金1万元,采取“保底收益 按股分红”方式确保入股农户效益,保底收益为每年500元。2017年6月5日,第一次分红大会共分红3万余元,社员亩均收益600元。五是园区务工型:即各园区在产业发展中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使贫困户不离本土就能获取务工收入。神河国桦园区在推行借棒还菇帮扶模式的同时,优先向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年吸纳贫困户60余人,贫困户可获得财产性和工资性收入40余万元。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我们坚持系统思维、整体谋划、精准施策,把产业扶贫放在县域经济大环境去谋划、去推进,全县上下迅速形成了‘八仙过海兴产业,万众一心抓脱贫’的局面,有力助推了各项产业的稳步发展。”县农林科技局局长吴家顶信心满满地说,目前旬阳拐枣已取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狮头柑国家地理标志认证通过农业部评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合作共赢成效明显,获县级以上命名现代农业园区35个,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20个,培育认定家庭农场55个、新型职业农民1008人。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3300多户贫困户建立帮带关系,带动户均增收0.78万元,引领万余户农民积极投身产业发展,开启了解困脱贫转型发展的新局面,为全县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文/图彭红梅)

《旬阳:着力构建脱贫攻坚产业“龙头”》相关相似阅读参考资料:
龙头企业带动脱贫攻坚、龙头企业助推脱贫攻坚、脱贫攻坚、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脱贫攻坚工作总结、脱贫攻坚战取得、抓党建促脱贫攻坚、2017脱贫攻坚工作总结、脱贫攻坚战

最新其他水果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