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水果网 > 其他水果 > 正文

【媒体关注】告别贫困不再遥远

发布日期:2019/3/29 11:49:19 浏览:311

——汉阴县双河口镇推动产业发展促脱贫奔小康

汉阴县双河口镇依托山区资源优势,致力于产业联盟建设,形成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打造“龙头产业、规模发展、品牌引领”的优势产业,走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脱贫之路。

种植甜甘蔗村民鼓腰包

“今年收成还不错,论口感、质地,今年我种的甘蔗是最受欢迎的,另外我还打算把一部分甘蔗进行深加工,做成甘蔗酒……”汉阴县双河口镇凤柳村村民吴善军看着自己收获的甘蔗,脸洋溢着笑容。今年,他率先种植了25亩甘蔗,经济收益达20余万元,成了当地的甘蔗种植示范户。明年,吴善军预计扩大种植200余亩,带动贫困户增收10000元。

为稳固甘蔗主导产业地位,凤柳村积极引导当地农户适当扩大种植规模,组织有意向发展的农户去广西、广东等地考察当地的甘蔗种植产业。2019年,该村在原有的基础上预计发展扩大种植300~500亩,不断拓宽群众的增收渠道。

小小猕猴桃,脱贫大产业

“以前我们就简单种植一些玉米、高粱或者谷子之类的农作物,拿到城里去卖,实在是划不来。今年我种的是猕猴桃,价格比这高多了,帮扶人员还通过微信、电商平台等方式销售,反响也还不错。所以我宁愿种猕猴桃然后卖了再买粮食……”64岁的老徐一边打理着猕猴桃,一边乐呵呵地对记者说。

双河口镇兴春村地处汉阴县北山地区,这里的土壤和气候适合种植猕猴桃。该村村委会班子先后去周至等地考察猕猴桃产业,凭借得天独厚的生态地理优势积极发展猕猴桃产业种植项目。2017年,该村率先试种植50亩,结果长势喜人。2018年,该村推广种植300亩猕猴桃,带动贫困户增收8000元。

美丽金银花里面有“金银”

双河口镇三柳村借助镇园产业联盟优势,依托“支部 合作社 贫困户”的模式,打破传统种植观念,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整合土地资源,采用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农户种植金银花,建立扶贫产业园。

为打造金银花扶贫产业园种植基地,该村先后到山东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咨询邀请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能培训。2018年该村试种植50亩,预期第一年收益达3~5万元。2019年将扩大种植规模200亩,经济效益逐年递增。

该镇以产业发展为抓手巩固提升脱贫成效,最终为贫困户找到一条长久的脱贫致富路,真正实现产业脱贫和劳动致富。(通讯员/王娟记者/李冀安文章转自/陕西农村报12月10日2版)

把党的政策带到扶贫一线

2017年初,汉阴县委组织部选派县民政局吴兆银到铁佛寺镇合一村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两年时间,吴兆银一心扑在工作上,使一大批当地群众期盼已久的惠民工程得以建成使用,为当地村民脱贫致富增添了信心。

合一村位于铁佛寺镇北部,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到今年初,全村554户中仍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54户658人,脱贫任务依然艰巨。自吴兆银驻村帮扶以来,村里的一切都在悄然发生着变化。“现在村里的党员干部作风更实了,村里路通了,自来水通了,群众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吴书记是个肯为群众办实事的好书记。”村主任王贤波说。

通过民意调研,吴兆银了解到村里58名党员因居住分散等原因,党日活动不多。为发挥党员配合“四支队伍”开展扶贫工作作用,吴兆银把凝聚党员队伍力量,建设过硬党支部作为到村开展扶贫工作首要任务。在他的带领下,村里建起“党员之家”。他还通过规范支部议事、党员学习、远程教育、思想汇报、小组生活等制度,逐渐使全村党员思想得到统一,将支部一班人心齐气顺拧成一股绳。两年来,党建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2018年6月,合一村党支部被县委表彰为“脱贫攻坚先进村级党组织”。

经摸底排查,吴兆银了解到红岩沟的查海家有发展中草药种植的意愿。吴兆银入户了解到查海早想大干一场,苦于没有启动资金,于是帮助其申请了产业发展贷款5万元,并引导查海到湖北宜昌中草药种植基地学习种植技术。去年,查海试种10亩天麻、5亩猪苓,实现年纯收入20万元。今年,查海把种植规模扩大到150亩,成立“利民中药材农业专业合作社”,带动17户贫困户一起种植,每户实现年增收3000余元,7户贫困户已脱贫。有了成功案例,外出务工青年纷纷回乡发展产业,目前全村600亩花椒和350亩拐枣园已完成种植。

合一村交通不便,全村只有一条过境的汉铜路,8个村民小组出行道路不仅是羊肠小道,还要跋山涉水,村民饮水也是个大难题。修路、造桥、建水厂是当地群众多年的愿望。在吴兆银的积极协调帮助下,经两年立项审批和工程实施,红岩沟、西沟、黑龙洞等5条通组水泥路,13座便民桥,5个自来水厂先后建成。村里55户贫困户通过易地搬迁政策和危房改造政策,住进交通方便的安置点,过上通水通路的便捷生活。“现在房子安全了,水通了,路通了,桥建了,感谢吴书记给我们办了好事!”面对新生活,当地贫困户唐昌发满心欢喜。

针对贫困户不同家庭环境、人口结构、生活现状、思维模式,吴兆银逐户调研走访、分析致贫原因,指导帮扶责任人完善帮扶措施,让贫困户看到脱贫希望。他和村支部一班人制定每年两次的“脱贫之星”评选活动和“脱贫致富故事会”,利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带动其他人。渐渐地,“等、靠、要”的贫困户少了,劳动致富的人多了,两年来,全村108户先后达标脱贫。(通讯员/邓永新张辉文章转自/安康日报城乡经济特刊12月10日2版)

拐枣树变“摇钱树”

近日,汉阴县双河口镇石家沟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拐枣、花椒等长效产业,进行着“支部 合作社 企业 基地 贫困户”的个体实践。

该村两委带领有发展意愿的贫困户以“三变”改革为途径,以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为承载,用足用活现有资产、资源,投资20万元,在该村4组、2组流转土地和荒山300亩,大力发展拐枣、花椒产业。

“自从建这个拐枣基地以来,我每天在这里务工,已经领取工资1千多元,流转我的土地又领取了800元租金,听说今后还有分红。”村民金方祥在地里一边忙活着栽拐枣,一边笑呵呵地介绍着他的“收成”。

“我们企业每年都需要大量拐枣原料酿酒,我们酿造的拐枣酒闻名南北,在深圳、广州等城市供不应求,可以说,你们有多少我们就能收多少。”石家沟村委会为解决产品销路问题,和镇园联盟企业颐品庄园签订合作协议时,该企业负责人为广大贫困户送上“定心丸”。石家沟村已作为重要原料种植供应基地,进行保底保护回收,彻底解决了发展产业后顾之忧。

着眼长远,激活内力自发干。“我今天一天挖了300多个苗坑,领了300多元工资,以后需要用工,我就来。”金达运算起了当天收入账。最近,村里好多人都说5组贫困户金达运变了。他每天凌晨5点多起床,早早扛着锄头来到村里流转的地块开始挖坑,因为干得越多,工钱挣得也越多。合作社按照劳动量发放工资,同时他还知道,全村贫困户都是这个基地的股东,他也是其中一个,只有铆足了劲加油干,也是为自己将来分红多一点。这要放在以前,谁都不会相信他会起早贪黑来干。(通讯员/黄舟山黄兴波文章转自/安康日报城乡经济特刊12月10日4版)

最新其他水果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