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水果网 > 其他水果 > 正文

【四川秘档】内江码头17座,满江都是甘蔗船

发布日期:2016/7/31 0:09:22 浏览:457

【四川秘档】内江码头17座,满江都是甘蔗

2016年07月30日16:28

来源: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至好友和朋友圈

四川内江是沱江上很重要的一个码头城市,由于境内水系发达,码头渡口密布,清光绪年间的县志记载,仅分布于现今内江市中区和东兴区的码头就有17处,俗语“走遍天下路,内江好过渡”就是形容内江水路通畅。当时的码头是怎样的场景?来往船只靠运输什么为生?7月30日,华西都市报“读特”微信公众号特邀知名主播仓盐,为你讲述内江“因糖兴盛”的故事。

原标题:【四川秘档】内江码头17座,满江都是甘蔗船

四川内江是沱江上很重要的一个码头城市,由于境内水系发达,码头渡口密布,清光绪年间的县志记载,仅分布于现今内江市中区和东兴区的码头就有17处,俗语“走遍天下路,内江好过渡”就是形容内江水路通畅。当时的码头是怎样的场景?来往船只靠运输什么为生?7月30日,华西都市报“读特”微信公众号特邀知名主播仓盐,为你讲述内江“因糖兴盛”的故事。

学者张津曾在广州得到一本旧画册,里面有一张近百年前的内江全景图,河面宽阔,靠岸停放着大大小小的乌篷船,沿河的街道、房屋随丘陵地形起伏。而这河面上的乌篷船,则多是运糖船。

内江港老照片张津供图

当时的码头,白天人潮涌动,夜间灯火通明,除开商旅行人,码头上还有不少跑滩匠和杂耍艺人。据政协内江市中区委员会刘玉江介绍,那些耍把式卖艺的撂地为场,锣鼓一敲,“要钱不要钱,圈子要扯圆……”让人围成圆圈,那夸张的语言和花哨的动作,不由人不驻足观看。

民国时期,内江的特产有“三白”:白糖、白酒、白纸。内江糖业的发展离不开甘蔗,然而,近代内江的甘蔗,最开始却并非本地人种植。内江文史专家邹作圣考证说,内江有蔗无糖的记载最早是在北宋太平兴国年间,也就是公元976-983年,南宋后,四川经历几次大的战乱,明末清初,数十年的战乱使内江“人相食,百里无烟”,甘蔗彻底断种,没了踪迹。清朝,大批移民来到四川,民间一直有曾达一从福建引种甘蔗到内江的说法,学者考证确有其事。

从张津提供的另一张老照片上可以看出,沱江上,行驶着船只,河流两岸,则生长着成片的甘蔗。每个上世纪70年代甚至更早出生的内江人都有这种记忆:渴了,就到甘蔗地里砍一截嚼来解渴。

甘蔗

内江沱江两岸的甘蔗地张津供图

当时做糖生意的,最重要的就是“行户”,即经纪人。内江、泸县、重庆、万县等地为集散市场,经纪人介绍,公平交易。当时,如果经营商业不打通经纪人的关节,就不能随心进行买卖,看着糖价上涨却买不进,看着糖价下跌,糖却在仓库里堆着卖不出去。

当时,内江作为大后方,业十分兴旺。附近的邻县要办理比期,都要到内江来办,甚至成都、重庆两地利率也要以内江的比期利率为转移。另外,甘蔗在制糖的过程中,产生的废蜜也可以再利用——酿酒。酿造的白酒运到成都等地,颇受好评,成都地区管内江过去的酒叫“河酒”。当地人有个俗语:内江河酒本地不香,过了三合则喷鼻清香。据说是在本地喝这酒有苦味,但外运的酒装在船上,经过水流的动荡再度发酵,则苦味尽去,只剩甘冽。

华西都市报客户端记者曾洁

甘蔗

最新其他水果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